“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薄案哔|量發展是‘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更是重中之重。”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念茲在茲。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我國制造業發展情況。他強調,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實體經濟是我國發展的本錢,是構筑未來發展戰略優勢的重要支撐。
在近年來的國內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經常深入制造業企業調研,進車間、看產品、聽介紹,詳細了解企業改革發展創新的最新進展。
此次在柳工考察,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將目光聚焦在裝備制造業。
柳工被譽為新中國工程機械的“搖籃”。1966年,柳工人克服一無技術、二無經驗的困難,試制成功第一臺輪式裝載機Z435,掀開了我國裝載機自主研發的新篇章。
此后歷經風雨滄桑,柳工集團深耕技術創新,遵循全面國際化、全面智能化、全面解決方案戰略,目前已擁有13大類32種整機產品線,其中裝載機全球銷量第一。
為應對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在裝備制造領域的普及和應用,柳工主動求變,尤其注重高新技術在新產品中的應用,連續推出自動化、半自動化和智能化的工程機械產品。得益于此,去年柳工國內工程機械整機銷量增長超過40%,裝載機、挖掘機、壓路機等核心產品的市場地位大幅提升。
柳工的發展歷程,是我國制造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第一輛國產汽車、第一根無縫鋼管、第一爐沸騰的鐵水……從零起步、由弱到強,從加工制造到自主研發,從“引進來”到“走出去”,中國制造不斷向世界展示新姿態。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做實做優做強。2020年9月,總書記在裝備制造領域龍頭企業湖南山河智能考察時強調:“在當今世界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多的情況下,我們要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制造業強國,關鍵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制造業也一定要抓在我們自己手里?!?/p>
其實,這并非習近平總書記首次關注“廣西制造”。2017年考察廣西南南鋁加工有限公司時,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一個國家一定要有正確的戰略選擇,我國是個大國,必須發展實體經濟,不斷推進工業現代化、提高制造業水平,不能脫實向虛。
和柳工誕生于同一年的南南鋁,是一家以鋁材產業為主的制造企業。2010年第一次到南南鋁,總書記看到的還只是建材類傳統產品,第二次則出現了高鐵、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類的新產品、高端產品,總書記形容這家企業是“鳥槍換炮”。
“正是得益于自主創新,柳工作為中國機械工業百強企業,已在全球建有20個制造基地、13家海外子公司。”曾光安表示,這次習近平總書記到柳工考察,是對科研人員的巨大鼓舞,更加堅定了大家從事基礎研發、掌握核心技術的信心,我國的裝備制造業一定能夠實現高質量發展。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