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久前召開的2021年三水區“兩會”,到1月30日圓滿閉幕的三水區樂平鎮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十次會議(下稱“樂平鎮十七屆人大十次會議”),“萬畝千億”成為會議期間熱詞。這個熱詞因為承載了未來5年的樂平的雄心壯志——再造一個千億產業園,而備受社會關注。
自2003年三水工業園區起步,樂平用了14年跨越工業總產值第一個千億。開啟“十四五”新篇章,樂平提出到2025年底,工業總產值要在2020年1173.65億元的基礎上實現翻一番??缭焦I總產值第二個千億,目標時間更短,發展的質量要求更高,樂平面臨新的挑戰,也有新的機遇。
圍繞“灣區產業新高地、廣佛創智生態城、廣府印象特色鎮”的定位,以“一芯兩軸三片四帶”構建城市發展新格局,以“一園三區”做實產業發展新載體,樂平將工業新千億藍圖變成現實的時勢已至,未來已來。
千億工業大鎮全面發展蓄新勢
1月25日,廣佛肇高速佛山段二期工程新和互通樞紐至三水城西互通段正式建成通車,從三水中部到南海里水、白云石井用時不到30分鐘,三水樂平的交通區位優勢進一步凸顯。
在三水中部面積達198.5平方公里的樂平境內,西二環高速、佛清從高速、佛山一環西拓北環段、廣佛肇高速等城際快速路縱橫交錯,南豐路、三花路、塘西路、西樂路、樂平大道等骨干路網“內優外聯”,有效整合了北江、西江水運優勢,對接未來“雙機場”樞紐。目前樂平還著手謀劃對接廣佛環線城軌,加快融入大灣區核心城市“1小時交通圈”。
因應區域交通體系的大發展,如何更好地留住人才、技術和資本,一直是各大城市努力探索的課題。樂平作為佛山國家高新區三水園的所在地,憑借超千億元工業體量所釋放的規模效應,展現出日漸增強的區域競爭力。
自2003年的三水工業園區起步,樂平產業走上了從集聚到集群的快速發展之路,逐步形成高端裝備制造和泛家具兩大產業集群。進入“十三五”時期,樂平招商引入項目260個,引資額達931.42億元;市場主體從4034戶增加到9817戶,規上工業企業從248家增加至330多家,興發、海爾、邦普等加速向百億營收企業邁進。作為這一階段的標志性事件,樂平的工業總產值在2017年突破1000億元,成為三水首個“千億工業鎮”。
隨著一批傳統制造業企業紛紛瞄準高級化謀求轉型升級,高新技術企業加速走上規模化發展之路,樂平的產業發展質量也在持續提升。到2020年底,樂平高企存量、各級工程技術中心數量分別是2016年初的6倍和2.6倍,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級首臺(套)裝備、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實現“零的突破”?!皵堅乱惶枴薄罢菢恰奔皣以霾闹圃靹撔轮行姆鹕椒种行牡瓤苿撈脚_陸續進駐,創新人才團隊紛至沓來。
5年來,以“城市樂平”課題為引領,樂平的城市公共服務配套也實現了大幅提升。嘉洲廣場、宏創廣場先后落戶,“小樂平”商務氛圍愈濃;南邊、范湖片區完成城區改造,城鎮面貌煥然一新;“一中心九站點”社區衛生服務網絡成形,樂平中心小學分校區、新樂平中學、樂平鎮中心幼兒園等陸續建成投用,樂平涌完成景觀提升,儒家天下文化公園建成開放,當地醫療、教育、生態、文化等配套日益完善。
“十三五”期間,樂平鎮還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走出了一條后工業化時代的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其間,樂平新建成13公里禮運路,串聯起大同湖生態示范區和廣府文化創意示范區,覆蓋超20條自然村超10萬人口;通過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完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規范農村內部管理,帶動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約9%,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了穩定的基層環境。
以“一芯兩軸三片四帶”構建城市發展新格局
在1月29日召開的樂平鎮十七屆人大十次會議上,樂平提出“十四五”時期將力爭GDP年均增長6%以上,工業總產值在2020年1173.65億元的基礎上實現翻一番。這意味著樂平將力爭用5年時間,再造一個千億產業園。
新的發展目標,是樂平鎮黨委、政府對未來樂平的一次科學謀劃:經過近年尤其是“十三五”時期的努力,樂平工業量質并舉發展,“城市樂平”價值顯現,鄉村振興全域開花。與此同時,“雙區驅動”、“雙城聯動”、廣州都市圈建設等帶來一系列歷史重大發展機遇,樂平有能力也有空間在“十四五”時期實現更大的發展。
不過,5年再造一個千億產業園并不是一道簡單的算術題。這要求樂平不能重復過去曾經走過的粗放式發展路徑,而是要跳出三水看樂平,加快擺脫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創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為再造一個千億產業園探索一條行之有效的動能轉換路徑。
三水區委常委、樂平鎮委書記林建新表示,未來樂平將圍繞“灣區產業新高地、廣佛創智生態城、廣府印象特色鎮”的定位,進一步提升樂平鎮、佛山國家高新區三水園對人才、科技、資本等創新資源的承載力。這是一個重要且明確的信號,表明未來樂平的園區經濟將與創新型園區的發展模式接軌。
過去20年,東莞松山湖的成功有力地證明了綠色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之間的內在邏輯——通過創新集聚高新科技產業,提高單位土地產出效率,降低資源消耗,進而達到保護環境、生態發展的目的,最終拉動高端人才的集聚、創新氛圍的形成,推動創新型經濟的發展。
展望“十四五”,樂平將從塑造區域開放協作新局面入手,探索發展創新型園區經濟的新路徑。為此,今年樂平提出高標準做好“十大規劃”編制,為構建“一芯兩軸三片四帶”城市發展新格局提供強大的規劃引領力。
在城市發展新格局中,樂平將居中打造“一芯”。以大同湖和大旗頭村為核心,連片布局產業科技、生態運動、生活服務、民俗體驗、文化創意等項目,完善“城市樂平”核心區功能,建設生態創新休閑“綠芯”;圍繞“一芯”,樂平將綜合改造樂平大道、提質升級樂南路,打造城市發展軸和產業聯系軸,提高城市服務能力和交通承載力。
在“一芯兩軸”的輻射帶動下,三江、南邊、范湖三片區將分別在產業發展、休閑宜居和生態農旅上錯位發展;同時,在這三大片區中,樂平將持續優化改善蘆苞涌、西南涌、樂平涌、左岸涌四大主干河涌水岸環境,打造串聯全鎮的美麗碧岸帶。
新的發展格局下,樂平將布局“五橫七縱”大交通路網,其中“五橫”包括三花路、和樂路、樂南路、西樂路和三江路;“七縱”包括佛清從東西輔道、樂平大道、強業路、塘西大道、興業路、南豐大道和防汛路,進一步拉開樂平的城市發展空間,使樂平以一個更協調的區域整體,奮進“萬畝千億”新征程。
“工業樂平”進階“城市樂平”發力
在樂平提出的“萬畝千億”新征程中,“千億”是目標,“萬畝”是支撐。在樂平鎮十七屆人大十次會議上,樂平提出聚力打造“一園三區”,描繪了構筑“萬畝”發展平臺的具體路線圖。
“一園三區”中,“一園”指佛高區大同湖科技產業園。新的一年,樂平提出精心打造佛高區大同湖科技產業園。重點工作包括:征收中部片區3000畝土地,推動連片發展;深入建設“1+4”主導產業專區,即一個優勢傳統制造區和智能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制造、生物科技及大健康四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區,打造大同湖環湖經濟帶,引入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科創型企業、研發機構,構建具有區域帶動力和在大灣區有顯示度的標桿產業園區。
“三區”指北江臨港經濟開發區、南三產業合作區、漢南灣科創社區。其中,樂平將規劃建設超3000畝北江臨港經濟開發區,整合“公鐵水”多式聯運設施,推動生產、運輸、倉儲、銷售各環節無縫銜接,打造大灣區區域性物流中心、樞紐和集散地,助力建設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漢南灣科創社區將集聚“工業上樓”產業項目、孵化器、科研機構、商業綜合體、休閑景觀等功能元素,建設區域綜合性科創服務中心;同時,樂平將發揮南三產業合作區帶動作用,借勢借力發展新產業,構建大灣區新興產業集聚地。
針對目前的傳統產業集聚區,今年樂平則會同步開展工業園區用地優化提升行動,加強土地開發建設監管,促進產業空間高效集約利用,盤活低效產業用地,釋放存量產業載體活力,開拓產業發展新空間。
“一園”立足“工業樂平”的優勢,推動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三區”重點發展物流、科技服務、休閑娛樂等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激發“城市樂平”都市型經濟新增長點。展望未來5年,樂平在穩住“231”三次產業結構的同時,產業結構有望更趨優化。
縱觀全國各地的科技強市,它們往往也是高品質城市。當地最頂級的創新平臺,往往就是城建投入最多的區域,著力為人才營造宜居宜業宜創新的環境氛圍。因此,當樂平發力創新型園區經濟,“城市樂平”對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必然與日俱增。
樂平鎮鎮長劉勇海表示,接下來,樂平將會著力提升城市功能形象。生態建設方面將加快水系連通、水系優化工程建設進度,初步形成“四水歸流”的千畝“城市綠肺”景觀。城市公共服務配套方面將會沿樂平大道這條城市發展軸重點布局,比如進一步提升廣府印象小鎮建設水平,創建大旗頭古村為3A級旅游景區,打造樂平“城市會客廳”;啟用儒家文化國學館,打造高品質公共文化陣地等。
樂平有三水最多的158條自然村。劉勇海說,今后樂平還將繼續著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啟動實施產業振興“五個一”工程,提速城鄉融合發展,增加鄉村資源配給。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