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創業合伙人’,我們企業很可能就沒有今天。最近,‘創業合伙人’又簽約了兩家上下游企業,為我們的核心技術配套。開春后,一條新的產業鏈將在濟寧形成。”新年伊始,準備大干一場的山東中科中美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段開椋,終于等來了新設備,他心里的一塊石頭落了地。
段開椋所說的“創業合伙人”,是濟寧產業技術研究院。作為新型研發機構,它背靠創新資源,直接面向市場,幫助科研人員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
段開椋是中科院西安光電所的技術專家,他多年的研究成果集成在一款超高速激光熔覆設備里。由于采用了顛覆性的技術路線,設備的工作效率和成本比國外產品更有優勢。這幾年,傳統的電鍍等金屬表面處理工藝面臨被淘汰,正是把新技術推向市場的好時機,可段開椋注冊的一家企業只勉強維持幾個月就“夭折”了。
“我這雙搞科研的手,不知道如何牽住成果轉化、市場應用的手,好端端的一項技術成了‘花瓶’?!闭敹伍_椋一籌莫展時,濟寧市產業技術研究院找到他?!八麄冄埼业疆數刂匦聞摌I,不僅提供了200萬元的支持資金,而且與我們結成了‘利益共同體’。”段開椋告訴記者,這筆錢不是財政撥款,而是以入股的形式參與,如此一來,產研院就成了他的“創業合伙人”。
產研院是濟寧市委、市政府主導打造的實體化運行的高層次創新平臺,通過引進中科院核心運行管理團隊,以理念創新和運行模式創新為突破。在產研院全程“保姆式”的幫助下,段開椋帶領團隊扎根濟寧,成立了山東中科中美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很快,第一臺設備面世了。
可讓段開椋沒想到的是,企業剛見效益,濟寧市產研院卻給出了轉型的建議。
“只做銷售板塊,體量很難做大。而開展代加工業務,可以使利潤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咱下游客戶有很多,包括活塞桿、液壓力柱,這個市場一年下來得有幾千萬元。我們還謀劃未來3至5年,力爭讓這家企業達到上市標準?!睗鷮幨挟a研院產業服務部副部長馬明章考慮得更為長遠。
很快,濟寧市產研院聘請職業經理人,致力于為企業賦能,讓段開椋吃下了一顆“定心丸”。經過多方努力,步入正軌的企業迅速發展。截至目前,經營收入過千萬元,去年僅半年時間就完成了原計劃3年的經營目標。
去年以來,類似山東中科中美激光科技有限公司這樣的科研成果轉化項目,濟寧市產研院已經引進孵化了22個,同時投資9710萬元,帶動濟寧各縣市區及外部投資63.7億元,充分放大了財政資金的引導效能,不斷推動產業增鏈、補鏈、強鏈、鑄鏈,并且初步形成了新材料、精細化學、高端裝備制造3個新型集群,創新資源集聚作用明顯。
作為一個典型的煤炭資源型城市,濟寧市在科研創新成果轉化上似乎不占優勢。濟寧市產研院如何讓科研成果順利轉化落地?“濟寧市產研院引進科研轉化項目的第一條是要讓技術專家做主,也是絕對的大股東;同時,我們實現風險共擔、收益共享,各方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關鍵的一點,還在于我們提供的服務非常專業和到位,這對科研團隊來說也是很有吸引力的?!睗鷮幃a研院院長王東升向記者解開了產研院背后的“密碼”。
據介紹,在項目選擇上,濟寧產研院立足當地的產業布局與產業鏈延伸儲備項目;同時,請高水平專家進行項目的技術與產業化階段論證,請基金管理公司對目標項目進行調查。濟寧產研院聯合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和部分縣(市、區)政府成立產業化基金,將基金作為引進產業化項目的主要手段,產研院基金參股不控股,占股比例不超過30%,讓項目團隊做主人,最大限度激發創業團隊積極性。“不同的項目,根據第三方評估確定估值,根據項目估值確定投資額度及投資比例,單個項目投資不超過2000萬元。”王東升告訴記者,目前,產研院引進落地項目還處于建設初期,初步考慮項目盈利后,按適當比例分紅,分紅及退出投資用來扶持新項目。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