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高新區嘉陵江路101號,一個正加緊生產的車間里竟然僅有兩名工人。
這是今年8月,蘇州光韻達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入使用的“ 無人車間”。
蘇州光韻達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光韻達公司多年來致力于用精密激光加工手段取代傳統制造工藝,業務包括為華為、蘋果手機等著名品牌提供主板激光鉆孔工藝,2019年產值2億元。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下,該公司2020年產值預計增長30%。
01
生產效率顯著提升
“光韻達公司總經理王榮說:“能實現這樣的業績,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公司的智能化生產改造,用‘無人車間’替代了傳統車間!”
他們依托工業互聯網、自動化生產設備,車間內實現了從管理、研發、生產、物流全過程的數字化、信息化、虛擬化、智能化。
以前的生產線每3臺設備需要1名工人,現在的“無人車間”每10臺設備成為1條線,只需要1名工人,生產效率提升了3倍。很有利于解決眾多企業普遍存在的招工難問題。以前的產品良率是97.5%,現在達到99.5%。
02
積極拓展業務范圍
在積累智能化生產經驗和技術后,光韻達近年來為3C消費類電子、新能源領域、汽車電子、食品包裝等領域客戶提供
多種精密激光產品、服務和全面解決方案。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該公司2018年為富士康公司的“無人車間”提供了部分核心設備。
2個月前,該公司又與高新區的科創板上市企業固德威合作研發激光焊接設備,為固德威規模化“智能”生產提供了方案。
利好政策為智能制造業撐腰
為支持像光韻達這樣的智能制造企業,蘇州市、高新區不斷推出一系列利好政策。
近日,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許昆林來高新區調研時的講話精神,確保圓滿完成全年主要目標任務,高效推動各項重點工作,全力打造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蘇州高新區工委、管委會印發了《高新區貫徹落實許昆林同志調研講話精神的實施方案》,從經濟指標、項目建設、要素保障、營商環境、開放發展、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文化旅游等方面提出56條落實舉措。
高新區經發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落實《實施方案》第8條方面,高新區要通過四項措施,努力爭創全市智能制造高地:以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引領發展近期,高新區經發委牽頭組織編制《蘇州高新區智能制造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提出以診斷咨詢服務為抓手、以智能制造標桿示范為引領、以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做大做強為支撐、以基礎能力提升為保障、以重點產業(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智能化突破為目標,助推區域智能制造發展。以新基建夯實業務能力保障依托區內網絡運營商和相關重點企業,全面推動5G基站、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以診斷服務引領轉型升級探索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請第三方專業公司為企業提供免費的智能化改造診斷服務。
先期征集區內100家規上工業企業開展智能車間診斷、10家規上工業企業開展智能工廠診斷,力爭2年內實現全區有改造意愿的規上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診斷工作的全覆蓋,工作推進進度快于全市平均水平。
以平臺建設豐富生態體系培育一批特定場景的工業互聯網典型項目,形成一批特色鮮明、亮點突出、可復制可推廣的工業APP應用標桿。依托工信部電子五所華東分所國家級服務型制造公共服務平臺,推進智能制造領域服務型制造新模式的發展。
系列措施卓有成效在本輪新政之前,高新區已經先后制定了《關于加快發展智能制造促進轉型升級的若干意見》《蘇州高新區智能制造產業發展三年提升計劃(2018-2020)》和《關于加快發展智能制造促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通知》等一系列專項規劃和扶持政策,累計投入各類財政資金超2億元,從培育發展主體、支持技術改造、提升服務體系等方面打造智能制造創新引領先行示范區。
通過這些措施,高新區智能制造領域現有市級智能工廠2家,省市級示范智能車間98家,獲批國家級智能制造項目數居全市第二。
富強科技、天準科技、工信部電子五所華東分所、世紀福智能裝備、澤達興邦、通錦精密6家企業獲省智能制造領軍服務機構認定,數量列全市第一。
截至目前,全區智能裝備制造企業100余家,2019年實現智能制造及相關產業銷售收入943億元。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