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指數明顯上升 供需兩端持續向好
隨著經濟從疫情影響中迅速復蘇,中國11月30日公布的當月官方制造業PMI(采購經理指數)和非制造業PMI(商務活動指數)雙雙加快擴張步伐,分別創下超過3年和近8年半高位。美國《華爾街日報》11月30日分析稱,中國制造業PMI已連續9個月位于50%的榮枯線以上,表明制造業恢復性增長有所加快。路透社則預測稱,中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持續加快,經濟恢復態勢進一步明確,四季度經濟有望在預期中穩定上行。
“中國已經好幾年沒這么快增長了!”
“中國已經好幾年沒這么快增長了!”德國《明鏡》周刊30日稱,盡管世界大部分地區都在為新冠大流行的后果而苦苦掙扎,但中國經濟已經回到了危機前的水平。中國國家統計局11月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中國制造業PMI為52.1%,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創2017年9月以來新高。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分析稱,當月制造業PMI各項分類指數普遍改善。在調查的21個行業中,PMI位于擴張區間的增加至19個,制造業景氣面有所擴大。PMI是監測宏觀經濟走勢的先行性指數之一,通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PMI高于50%時,反映經濟總體擴張;低于50%,則反映經濟總體收縮。
此外,中國非制造業也延續穩中向好恢復態勢。11月份,中國非制造業PMI為56.4%,高于上月0.2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位于55.0%以上的較高景氣區間。綜合PMI為55.7%,比上個月上升0.4個百分點。
供需兩端齊發力
中國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11月30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數據看,供需兩端齊發力推動了11月份PMI指數上升。劉學智分析稱,除了3月份受疫情影響環比劇烈波動以外,11月制造業生產指數環比漲幅為年內最大。高頻數據顯示11月以來工業生產保持增長態勢,工業和服務業生產都在加快,訂單指數延續回升勢頭,需求狀況持續改善。供需兩端增長加快的行業主要集中在醫藥、電氣機械、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及儀器儀表等,這些行業的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高于56%,保持較好的擴張水平。
美國CNBC網站11月30日援引分析機構凱投宏觀中國高級經濟學家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的分析稱,最近中國經濟的顯著復蘇主要源于家庭支出的回升,“這將進一步支持服務業的反彈,也將促進制造業增長。制造業將繼續受益于支持性的財政政策和強勁的國外需求”。
不僅內需回升態勢持續,11月份的進出口相關數據也頗為亮眼。路透社稱,當月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為51.5%和50.9%,分別高于上月0.5和0.1個百分點,均為年內高點,且連續3個月位于擴張區間,保持逐月回升走勢。劉學智表示,海外疫情影響生產,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出口訂單逆勢增長。近期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大幅上升,預計出口有望保持增長態勢。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FICC分析師明明也表示,歐美疫情的擴散和封鎖措施使得中國全球供應中心的角色進一步得到鞏固。
盡管11月PMI數據整體改善,但路透社也在援引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分析師張立群的分析時提到,“需求不足仍然是企業面臨的普遍問題。我們需要鞏固旨在擴大內需的政策支持”。趙慶河則表示,制造業行業恢復情況仍不均衡,其中紡織服裝服飾業PMI今年以來始終位于臨界點以下,行業景氣度持續偏弱。
中國明年GDP增速有望升至7.5%
“周一發布的樂觀數據表明,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有望成為第一個完全擺脫行業停工拖累的經濟體,最新的生產數據顯示制造業已經達到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前的水平,”路透社稱,被壓抑的需求、刺激性的基礎設施建設擴張和出口回彈推動了經濟復蘇。劉學智表示,疫情得到控制以來,中國生產快速恢復,目前仍在加快。需求恢復要慢于生產,還有很大增長空間,基建和房地產帶動投資動能增強,未來制造業投資也有望改善。
路透社稱,強勁的PMI指數預示著第四季度的強勁增長,野村證券分析師預計,第四季度中國經濟將同比增長5.7%,高于第三季度的4.9%,這將是中國今年初經濟大幅下滑后的驚人轉折。不少分析預計,中國經濟全年將增長2%左右,盡管這一數字并不高,但仍比努力控制新冠疫情的其他主要經濟體強勁得多。
中國銀行研究院11月30日發布對明年全球及中國經濟的展望報告,預計中國經濟在今年增長2.1%左右,明年會升至7.5%左右。中行研究院表示,中國疫情防控更加科學有效,經濟增長面臨的有利因素較多,經濟增速很可能恢復至正常水平以上。報告預計明年在基建和房地產投資的帶動下,投資增速將繼續加快,增速升至6.5%左右,成為2021年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消費持續恢復疊加基數效應,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明顯提高,預計增速為10%左右。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