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市政協召開十四屆二十六次常委會議,圍繞“強化創新驅動,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問題進行專題協商。
據悉,為做好此次專題協商工作,市政協成立由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相關負責同志和部分市政協委員組成的聯合調研組,自6月份以來,分別赴鄭州、成都和我市經開區、高新區、航空基地進行專題調研并召開各類座談會,同時,積極與合肥市政協聯系收集相關資料。
西安是我國老工業基地之一,經過幾十年發展,工業門類齊全、體系完備,覆蓋了41個工業行業大類中的36個,形成了以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為主導,以西咸新區、高新區、經開區、航空基地、航天基地等一批國家級開發區(產業基地)為依托的良好發展格局,涌現出一批國內外知名度高、競爭力強的企業和產品,成為我國重要的裝備制造業基地。此外,還聚集了國內航天三分之一以上、航空近四分之一的科研、生產力量。2019年,我市制造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的89.6%,對全市增長貢獻率達87.3%,其中規模以上先進制造業占全市規上工業的58.8%,總體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調研組認為,雖然以六大支柱產業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有效支撐了我市制造業快速壯大,部分龍頭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也占有一定份額。但整體而言我市制造業在規模等級、實體支撐和產業鏈延伸等方面,對標成都、鄭州、合肥等城市還有較大差距,工業對支撐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支撐GDP破萬億貢獻明顯不足。
“當前乃至今后一個時期,我國面臨的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嚴峻,全球疫情蔓延,國內投資、產品生產及進出口等都會受到影響。”調研組認為,加快工業高質量發展,打造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既是西安立足當前、應對挑戰、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緊迫要求,更是著眼長遠、提升全市經濟整體競爭力的根本舉措。為此,建議牢固樹立先進制造業強市發展理念,制定先進制造業發展的長期規劃,一張藍圖繪到底;選拔一批熱愛工業、了解工業、支持工業發展的人才充實到政府各級相關部門,建立完善、順暢、系統、高效的工作機制。
調研組建議,全力支持工業經濟增長。優化產業布局,加快補齊輕工、醫藥等產業短板,聚焦汽車、電子信息等優勢主導產業;壯大產業集群,突出6大主導產業集群的示范引領作用,加快推進西電、陜鼓、三星、中興等為龍頭的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等產業集群建設;加快新興產業應用推廣,圍繞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機器人、5G 等,著力加快新興產業在各自領域的推廣應用,推動工業結構轉型升級。同時,要不斷壯大實體經濟規模,堅持以龍頭企業為引領,加快培育中小企業發展,形成大中小微企業協同發展的良好格局。切實優化工業投資結構,超前布局新基建項目。圍繞5G、物聯網、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加快布局一批新基建投資項目,建設西安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實驗區,推動“華為工業互聯網平臺”項目建設, 全方位優化先進制造業發展支撐環境。
“疫情之下,全球產業鏈正在進入重構窗口期,應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扶持發展技術水平較高的進口替代產業,設立專項資金用于研發生產,促進產業優化升級?!闭{研組建議,深入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堅持把“雙招雙引”作為推動先進制造業發展的重要舉措,豐富招引方式、完善落地舉措,吸引更多的企業家和優秀人才到西安投資興業。要積極開辟融合共建新路徑,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堅持為企業提供最大支持、最優服務、最佳環境,讓企業放心發展、安心發展、順心發展。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