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清洗不但可以用來清洗有機的污染物,也可以用來清洗無機物。激光清洗在裝備清洗維護保養上將會得到廣泛運用。
在濕度大、溫度適宜,又沒有陽光照射的地下井或坑道中,最適宜于霉菌的生長。
而一些大型的裝備由于保密原因又恰恰處在這樣的環境中,霉菌吞噬和繁殖會使有機材料強度降低損壞、活動部分阻塞,霉菌吸附水分還會導致其他形式的腐蝕,如電化腐蝕等,霉菌分泌腐蝕液體還會使金屬腐蝕和氧化。生長霉菌除具有上述的共性危害外,菌絲還會形成生物電橋影響設備連接電纜的良好接觸,使本應互相絕緣的插頭芯之間導通,影響絕緣電阻的正常測試與使用的安全可靠,影響設備的正常工作,進而影響正常的軍事訓練進程與效果,在作戰中則會導致重要裝備不能按時發射或無法發射而延誤戰機。可見生長霉菌對軍裝備的危害很大,必須定期清除。
然而常用的機械清洗、化學清洗等方法勞動強度大,無法深入到設備的空隙部分,清洗效果差,不能完成清洗任務,這已經成為困擾操作人員的難題之一。
激光清洗技術主要利用激光高能、高頻率、高功率的特性,把高能量密度的光束打在待清洗物體表面的較小區域,利用基底材料與附著物對激光吸收能力的差異,使物體表面“藏污納垢”的附著物或涂層瞬間“蒸發”或剝離。相比于傳統清洗方式,激光清洗具有非接觸、無研磨、無熱效應和適用性廣等諸多優勢,被認為是最可靠、最有效的“清潔工”,目前已經在軍隊裝備清洗、文物保護、精密零件加工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連歲月的“痕跡”都能被巧奪天工般修補,更別提軍隊裝備的維修保養了。激光清洗技術可以高效快捷地清除裝備表面的銹蝕和污染物,相當于給裝備做了一次“深層清洗”。同時,還可通過設定不同參數,在裝備金屬表面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物保護膜或金屬熔融層,可進一步提升金屬表面的強度和耐腐蝕性,“改頭換面”的裝備還被穿上了一件不怕侵蝕的“鐵布衫”。飛行過一段時間的戰機在重新噴漆時,也可以通過激光清洗完全剔除表面漆層,金屬表面依舊“毫發無損”,進而大大提升戰機的使用壽命。
激光清洗的“十八般武藝”還絕不僅于此。信息化戰場上的電子設備要經歷殘酷環境的考驗,電子元器件不可避免地會沾染灰塵,影響電子設備工作效率,激光清洗卻可令電子設備“起死回生”。坦克、飛機乃至航天器等各類機械裝備,也常常需要對零件上用來潤滑的油料加以清理。
激光清洗相比于化學方法最大的優勢,就是對零件表面的“倍加呵護”。激光清洗還可用于核電站反應堆內管道的清洗,裝備生產模具也可借助激光來“洗刷”干凈。即便是關系到戰場上用于充饑的野戰食品,在生產過程中也需要對生產設備進行定期清洗,激光清洗同樣可以趕來“搭一把手”。
更為重要的是,激光清洗還是一種“綠色環保”的清洗方式。它不需要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清洗下來的固體廢料更易存放回收。“柔軟無形”的光更不會對裝備表面產生機械作用等“二次傷害”,且清潔度較高。同時,激光清洗效率高、用時少、使用成本低,還能實現完全自動化操作。
可以預見,激光清洗技術作為“新生代”綠色清洗工藝,具備綠色環保、對基材無損傷、低成本、精密精準清洗、自動化清洗等優勢特點,在軍隊裝備維修保養中將會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