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在线免费视频,中文字幕 欧美极品 在线 一区,男男白嫩小受h视频,91在线综合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產業資訊

這場疫情,讓我看到制造業對一個國家的重要

星之球科技 來源:正和島2020-07-13 我要評論(0 )   

今年二三月份,新冠肺炎攻陷全球,疫情的主戰場從國內轉移到海外。病毒所過之處,掀起日用品搶購潮,多國暫停糧食及部分重要醫藥用品出口。平日富足的歐洲各國,甚至互...

今年二三月份,新冠肺炎攻陷全球,疫情的主戰場從國內轉移到海外。病毒所過之處,掀起日用品搶購潮,多國暫停糧食及部分重要醫藥用品出口。平日富足的歐洲各國,甚至互相扣留防護物資。


這場疫情,讓世界不約而同看到了制造業的意義。

中國的車間傳來了洪亮的機器轟鳴聲。全國數千家企業新增口罩、防護服、消毒液、測溫儀、醫療器械等生產業務,緊急審批資質,快速改造生產線。


正是“中國制造”雄厚的產業基礎,為超大規模的防疫動員創造了條件,為白衣戰士反攻病毒不間斷地輸送情報和彈藥,為疫情后的秩序修復提供物質保障。

產能要擴張,設備、人員、上下游供貨環環相扣。中國制造業在疫情中表現出的彈性和效率,絕非一日之功,這種能力世界稀缺。

歐美技術雖牛,但拋棄了技術轉化為產品所依托的生產線;

東南亞和印度雄心勃勃,奈何只能完成一些簡單的組裝工序。

然而,要建立完整的工業鏈,布局周期長、見效慢、利潤低,如同種樹,以10年為計。早在2003年的那場“非典”,中國就開始積蓄內力了。

從“非典”到新冠肺炎,疫情性質相似,時代不可同日而語。時隔17年,于人則成年,于國則質變。


01、雁陣

這17年的制造升級,貫穿了我從小學到畢業工作的成長過程。

我生長在一個北方三線城市,“非典”那會兒,正讀小學四年級。

當時大人們習慣以『國產的,還是進口』作為商品的通用評判規則。大到冰箱、彩電、洗衣機,小到鋼筆、牙膏、指甲刀,進口貨永遠都是質量好、檔次高、價格貴的代名詞。

我也跟著傻傻地以為,貼著國外商標的東西,都是在國外完成整個生產,再運到中國售出。

觀念一旦形成就很頑固。前幾年中國游客瘋搶日本商店里的馬桶蓋,拆開包裝卻發現產自中國。

2003年的中國制造業,還像個懵懂的學徒。好在剛剛加入WTO,承接起海外大規模的制造業外包,讓發達或準發達的鄰居們看到了自己三四十年前的影子。


令人稱羨的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無不以“代工廠”起家,采取出口導向型戰略。當它們拿下了更高端的產業后,就把利潤稀薄的產業傳遞給更落后的地區,以便利用后發地區的勞動力和市場。于是,亞洲各國呈現出明顯的發展梯度,日本人自豪地稱之為“雁陣模式”:

日本是領頭雁,2003年人均GDP 3.4萬美元,一騎絕塵;

“亞洲四小龍”位于第二梯隊,當年人均GDP分別為香港2.4萬美元、新加坡2.1萬美元、臺灣1.4萬美元、韓國1萬美元;

“亞洲四小虎”尾隨其后,它們是98年金融危機的重災區,實力依舊不可小覷,人均GDP泰國2000美元、馬來西亞3500美元;

跨入21世紀,中國入世成功,總算正式搭上了這班雁陣。2003年人均GDP可憐巴巴,不足1000美元。

遲來的中國默默當起了尾雁,接過別人洗手不干的苦活、臟活、累活,看似吃了不少虧,殊不知,卻是后發國家快速實現工業化的唯一選擇。

印度心比天高,妄圖跨過工業化,直接發展短平快的軟件、金融等服務業,卻命比紙薄:不忍直視的馬路和廁所、吸納不掉的閑置人口、武器萬國造。


條件優渥的巴西,近些年走上了去工業化的邪路,自廢武功,被一場雨林大火燒回了原形。


一個大國的成長沒有捷徑,就要脫一層皮,吃幾十年的苦,埋頭培育能規模化吸納就業的長鏈條制造業,敢于面對血汗工廠和環境污染的副作用。


02、微光

承受的陣痛遠不止這些。時間回撥到更早的上世紀90年代末,我開始記事了,不時聽到有親戚下崗的消息,包括我媽媽。大人們好長一段時間愁容不散。

站在今天,可以冷靜地把國企改制、職工下崗理解為甩掉包袱,換取WTO的門票,接軌世界。置身于當時,感受到的是哀鴻遍野,是無數家庭的柴米油鹽和悲歡離合。

共和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在我市建成的“西郊八大廠”,曾是榮光閃耀的城市圖騰,竟筑成一代人心中的悲涼符號。


老工業區的廢墟之上,新興的民營企業射出幾道微光。

2003年,本地家喻戶曉的長城汽車廠,成為國內首家在香港上市的民營車企。

那時私家轎車還屬小眾消費,但長城牌皮卡拉貨的身影已經隨處可見。大人們東一言西一語的議論,在我腦中拼出長城的大體形象:原先是家虧損的汽車改裝廠,只會造皮卡,靠手工一錘一鑿地攢車,因價格便宜,在非洲銷路甚好。我又腦補出一幅畫面:灰頭土臉的皮卡在非洲曠野上顛簸作響。

長城在設計之初的模仿對象——中興皮卡,在利比亞內戰時改裝成結實耐用的皮卡戰車


與長城汽車并稱我市制造業雙子星的,是英利集團,創始人是名退伍軍人。他瞅準歐美清潔能源革命的戰機,決心進軍光伏發電市場,開始招兵買馬。在英利內部,他把自己2003年前后招入的員工,稱為“黃埔一期”。

英利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

同樣由退伍軍人創立的一家公司,遠在兩千公里外的南海之濱。2003年之前,它的產品與普通人的生活并無交集。我偶爾從家人的聊天里,聽到一家叫華為的通信設備公司,派出的推銷員一臉急切,拉項目的方式幾近央求。

最近看到一則爆料,描述了相似的情形:早年華為的招聘人員混進高校宿舍,逮著打游戲的男生,就湊過去宣傳。

那個身段低到可憐的華為,想象得到日后的光芒萬丈、蓋世雙無嗎?

2003年底,經歷了前兩年《華為的冬天》的深刻反思,華為將業務由toB向toC擴張,挺進手機領域。狂飆盲進,還是異軍突起,時間將給出答案。


2003年時的手機型號及售價

2003年,中國制造業風云際會。

像長城、英利這般初出江湖的企業,以及東南沿海無數加班加點的代工廠,一齊發力,把中國經濟從“非典”的谷底托了出來。

全球化浪潮滾滾向前,“非典”激起的那朵浪花,很快被撫平。


2003年各月GDP增速畫出了一道象征勝利的“V”

2003年中國全年GDP增速比去年不降反升,首次沖上10%,繼日本和“亞洲四小龍”之后,拉開了屬于中國的“增長奇跡”的序幕。

03、激流

2005年,我上初中了。

兩點一線的生活并不枯燥,我們幾個同學結伴步行回家,一路數著路邊停放的汽車的車標,比比誰有新發現。

那幾年,汽車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豐富起來。

藍黃相間的韓國現代出租車,取代了紅旋風夏利;

轎車領域,日系、德系、美系、法系,群雄并起,一代經典大眾桑塔納87版難覓蹤跡;

自主品牌的車標,沉睡在面包車和卡車上。

還記得造型憨憨的夏利,火柴盒似的桑塔納,何時銷聲匿跡的嗎?

中國加入WTO后,開放了汽車市場,大幅降低關稅,取消進口配額。合資轎車一擁而上,加速中國汽車工業新陳代謝。自主品牌受到沖擊節節敗退,紛紛轉戰專用汽車。

不僅是汽車,街頭巷尾的工裝也多了起來。一次我路過長城汽車的廠區,朝大門內望去,清一色的灰色工裝,成群結隊地走出來,與我們放學沖出校門的喧鬧,完全是兩個畫風。那井然有序的陣勢,堪比一支軍隊。

坊間廣為流傳著長城、英利的半軍事化管理方式,它們被“霸道家長”、“血汗工廠”的污名纏身。



生物老師為我們講述了他弟弟在英利上班的辛勞:在無塵化的多晶硅組裝車間里,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一站就是幾個小時。最后,他喊出“少壯不努力,長大去英利”的口號,警示我們不要荒廢學習。


03、騰飛

2008年,我上高中了。

那一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中國外貿斷崖式下跌,制造業飽受摧殘。政府祭出“四萬億計劃”的大手筆,以未來十年房價的大幅上漲為代價,擴大內需,為經濟逆勢上揚殺出一條血路。

長城汽車已在皮卡行業站穩腳跟,不甘于停下腳步的它,找到了新的增長點:填補國內中低端SUV的市場空白。幸運的是,皮卡與SUV的技術類似,生產線得以順暢轉接。旗下主打車型哈弗H6,此后10年連續奪得SUV品牌銷量榜冠軍。

幾乎同一時期,歐美對新能源概念炒作正盛,光伏制造企業成為資本追逐的“寵兒”。英利順勢擴大產能,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出貨量全球第一。財大氣粗的英利贊助了2010年世界杯,聲名鵲起。

不是每家企業都能這般風光,不是每條行業賽道都對我國敞開懷抱。比如,對技術和設計能力要求不低的手機行業。

高二生日那天,我得到了人生中第一部手機:諾基亞5230。按鍵讓位給前衛的觸屏,任由一支手寫筆解鎖五花八門的功能——相機、MP3、電子書閱讀器……興奮感久久不能平復。

柜臺銷售員告訴我:“國內手機銷量排行前三甲,依次為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國產品牌嘛,沒有存在感可言。”

小城信息閉塞,我還不知道,也是這一年,蘋果手機敲開了中國的大門,iPhone3G在北京世貿天階發售,門店人頭攢動。這匹黑馬用指間的流暢與華麗,重新定義了手機。

此時的華為延續著低身段,躲在幕后給運營商做“充話費”贈的合約機,不露商標,不推廣品牌。華為悶聲儲備技術,立項研發麒麟芯片、鴻蒙系統,準備有朝一日“備胎”轉正,跟國際手機巨頭短兵相接。

到2010年,中國的工業規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制造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世界工廠”的寶座一百多年來首次易主。


不到十年的光陰,濃縮了西方國家上百年的工業化歷程,大概是人類歷史上最壯觀的工業革命。

“中國工人”以群體形象上榜美國《時代》雜志年度人物,實為罕見。


04、風口

2011年,我上大學了。

那一年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元年,隨著一句高呼:“小米,為發燒而生”,國產品牌紛紛高調入局,掀起了手機百花齊放的時代。


華為敏銳地嗅到了風口,2011年的戰略會上,宣布將手機端業務升格為公司三大業務板塊之一,砍掉合約機,走上臺前專做自有品牌,揚言“要把華為手機做到世界第一”,引來一片冷嘲熱諷。

國產手機跑馬圈地的熱鬧只限于下游,占據高端機領域的,是售價3000+的三星,和5000+的蘋果,學生黨想入手,要么吃土,要么賣腎。

旗艦機1999元的極致性價比,配合互聯網饑餓營銷,讓小米吸粉無數。搶購小米新發機型的一通操作,我歷歷在目:中午一下課,沖回宿舍,打開電腦,登錄小米官網,蹲守激動人心的秒殺時刻。


但激動屬于他們,1999的價格對我仍不算友好。預算千元以下,我最終選擇了華為C8816D。

早期的華為機型在我們校內的名聲不敢恭維。性能差,賣不動,慘到只能大幅降價處理。

它卡頓,發熱,黑屏,電池容量下降,我都能忍,只因足夠便宜。

“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是那年的流行語,啟發無數人投身創業大潮。

縱觀世界過去幾十年的創業史,沒有哪個主流行業的品牌,從一開始就能沖擊高端,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

看似踩中風口的本土手機方陣,還得靠穩扎穩打,從低端起步,建立品牌認識度。

對于傳統產業,以我家鄉的那兩家明星企業為代表,更像是一場逆風而行。

長城汽車的SUV做得風生水起,但產品比例愈顯失調,“一條腿打江山”終歸走不遠。不甘心當“偏科生”的長城想要全面開花,開始試水轎車領域。

可惜,被寄予厚望的幾款轎車,只剩價格優勢,找不出讓人眼前一亮的核心技術,沒能激起什么水花。分不到轎車這塊最大的蛋糕,長城眼看要撞到天花板。

2011年是英利遭受嚴重打擊的一年。激進擴張之后,突遇市場需求銳減、歐美“雙反”調查等多重沖擊,光伏企業無一例外陷入了虧損。英利債務違約的消息隨之傳來,沉重的債務砸得這家世界杯贊助商抬不起頭。

本以為那些高光時刻只是開始,卻已是巔峰。黯然神傷的長城和英利,代表了上下游產業集群在那個時期的共同畫像。

中國制造業走到了分水嶺,過去粗放式增長的風口一去不復返。

2011年起,我國青壯年人口開始下降,長達三十年的人口紅利消耗殆盡,取而代之的,是節節攀升的勞動力成本和老齡化壓力,勞動密集型工廠迎來了用工荒。

2012年,我國服務業的GDP占比超過工業,制造業的引擎逐漸讓位給服務業。發展軌道隨之切換,大量新技術將以服務業為源頭,反哺制造業。

2013年是中國城鎮化的轉折點。之前,由中小城市主導,農民就近進城落腳;之后,大城的流入人口反超小城,大學生向中心城市聚集。城市之間,被一/二/三/四線的頭銜撕裂。

大城市的虹吸效應強大,中國一流公司的總部集中在北上廣深為首的沿海地區。而三四線城市大多淪為財政依附型經濟,依賴政府主導的基建和體制內人員的消費。

偏安一隅的長城和英利,相信廟小氣數盡的宿命嗎?

風口移去后,才發現很多人的致富傳奇看似是能力,其實更多是時代給的紅利。

源于上述背景,《中國制造2025》于2015年出臺,為即將熄火的制造業再造風口。

上一個10年,“中國制造”實現了由小到大;

下一個10年,“中國制造”決心完成由大到強的升級。


05、夾擊

2016年,我留校繼續讀研。

那年迎來了全國性房價暴漲,上調幅度創歷年之最,嚇得一眾同學目瞪口呆。

不能安居,何以樂業。

華為將研發中心從一線城市疏散到二線城市,甚至頂住深圳市政府的壓力,將深圳總部的員工大量遷移到毗鄰的東莞松山湖,后者房價只有深圳的五分之一。

家鄉每平米均價從2008年的2500元,飛漲到2017年的1.5萬。長城坐不住了,把廠房搬到了郊縣,甚至有傳言長城汽車總部也要另覓根據地,鬧得滿城風雨。

長城汽車這類企業若被連根拔走,對于一個本就產業單薄的三線城市,意味著什么?產業空心化,只能乞要轉移支付,然后分配到基建、餐飲、旅游等低層次的圈子里打轉轉,或許能惠及少數人,但根本承載不住一個人口大市的發展。

不可否認,房地產曾助力中國制造業起家,功不可沒。適度超前的基建,筑巢引鳳,提供了優厚的招商引資條件;土地拍賣掛釋放的萬億資本和信用,成為世紀之初制造業起步的本金。

可當房地產完成了歷史使命,便開始反噬實體經濟,黑化為游蕩在制造業上空的幽靈。

我感到未來的經濟壓力,在科研的閑暇,我拿零錢練習理財。貿易戰持續發酵,我持有的幾支股票型基金跌得我膽顫,最終割肉離場,這心理陰影估計要伴隨一生了。

這輪熊市中,最悲慘的當屬中興通訊。美國一紙封殺令,直接讓其股市停牌。

我們第一次意識到,一枚小小的芯片,竟能卡住一個泱泱大國的脖子。

中興事件罕見地促成全社會反思:中國在世界上的容身之位在哪?

答案是——“世界工廠”!但僅夠養家糊口,我們不想只做“世界工廠”。

進一步的焦慮是,中國正面臨來自高低兩端的夾擊:

隨著人力、政策、土地等紅利漸行漸遠,低端制造業不再是中國的絕對優勢,大批外資工廠轉移到東南亞和印度等“成本洼地”。原來,中國并不是制造業遷移的“終點站”,我們這個產業巨人的腿腳正在被分食。

沿著全球價值鏈向上攀爬,就闖入了發達國家的自留地,等于放棄錯位競爭,與發達國家迎頭相撞,勢必遭到居高臨下的阻擊。


前有封堵,后有追兵,如何支撐起整個國家的未來?

一番斟酌之后,中國做出抉擇——脫虛向實,制造升級!


回歸制造業,正成為世界共識。

十年陰魂不散的金融危機敲醒了發達國家:制造業才是立國之本、財富之源,金融、地產、物流,說到底,都是為制造業保駕護航的附庸。如果制造業衰落了,錦上添花服務業遲早枯萎。

特朗普競選之時,就立下“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的宏愿,誓要制造業回流美國,不惜掀起中美貿易戰。

美、日、德等制造業諸強你追我趕,競爭的焦點,是凝聚著高科技的先進制造業。中國遠非技術強國,好在AI、5G、工業互聯網等新興賽場,我們沒有缺席。

走產業升級之路,必然是一路刀光劍影,流血成河,可中國已無退路可言。


05、跋涉

產業升級的路上,我們涉深水趟險灘,驀然回首,17年前牽引我們起飛的“東亞雁陣”已四散紛飛。

日本錯失數字革命的機遇,制造業缺乏新的增長極,人均GDP幾乎紋絲不動,勉強夠著4萬美元,引領雁陣有心無力。

“亞洲四小龍”兩極分化,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致力于高端制造業的新加坡,人均GDP達到5萬美元,反超了癡迷于房地產的香港,比肩北歐;世界第五大“制造業強國”的韓國,人均GDP達到3萬美元,反超了風雨飄搖的臺灣,逼近日本。

中國之大,同時容得下華為和富士康,上下產業鏈通吃,內部自成“雁陣模式”,沿海先發地區騰籠換鳥,后發的中西部地區承接了勞動密集型產業。人均GDP在“雁陣”成員中增速最快,17年來增長了10倍,突破1萬美元大關。

06、啟程

后來的故事,你們都知道了,大家在一起經歷疫情的考驗。

疫情當頭,我們深切體會到,口罩即是國運,呼吸機就是性命。

中國日產1.16億只口罩、醫用防護服20多萬套的工業系統,締造了中國4萬名援鄂醫護0感染的奇跡;盛產奢侈品的意大利,卻在價值低廉的口罩、防護服等“服飾”上栽了跟頭,因防護設備緊缺。

各疫情國的產能捉襟見肘,于是目光齊聚中國這座世界抗疫的兵工廠。中國基本撲滅了國內疫情,開始向海外源源不斷輸送著抗疫物資,成為了世界抵抗新冠疫情堅實的大后方。

于是有國人亢奮起來,認為中國制造業將借助疫情彎道超車,取代歐美企業在國際分工的位置,一舉完成產業鏈升級。

“超英趕美”的情懷固然可貴,但要敬畏技術客觀規律,厘清規模優勢與技術優勢的區別。這個特殊時期,把中國制造業的規模優勢展現得淋漓盡致,掩蓋了中國原始創新的不足。

疫情終將消除,開足馬力重復生產的狀態不會一直持續。當貿易秩序回歸常態,中國制造業抖擻一身疲憊,還得老老實實補課。

身處醫療行業的我,深有體會。

呼吸機是危重新冠患者的生死判官。世界一流技術水平的呼吸機產自德國和瑞典,二流呼吸機產自美國,中國呼吸機被業內視為三流水平。歐盟和美國的產量供不上用量,才會“屈尊”向中國發出訂單。

用于檢測新冠病毒核酸的PCR儀,同樣缺口巨大。某網站發布了國內PCR儀招標采購名單,進口品牌占據絕對主導,采購臺數占比超過95%。



CT機擔負著新冠肺炎的影像學篩查,一直處于滿負荷運轉。國內醫院的進口CT大約占到80%以上。CT所屬的高端醫療器械市場,牢牢把持在歐美手中。全球15大醫療器械公司,無一來自中國。而在制藥領域,同樣由歐美大廠一手遮天。

一場新冠肺炎,證明了中國的無限潛力,但不要寄希望于用這只“黑天鵝”顛覆全球產業分工。制造業的進步,建立在日積步的技術積累,而不是他國的衰落。

眼下經濟衰退不可避免。甚囂塵上的“速勝論”,無益于國內中小企業扛過疫情沖擊,反而招致西方國家的不信任和恐懼,繞過中國扶植其他供應鏈。

疫情會逆轉,還是鞏固中國的全球供應鏈地位呢?

中國深深地嵌合在世界體系中,若此時自我膨脹,脫離開西方的技術和理念引領,世界工廠的地位就有坍塌的風險。

如同17年前的那場“非典”,這場新冠肺炎也將會是中國制造業積蓄內力的契機。

我們用上一個17年,才完成了從價格優勢向規模優勢的轉換。接著從規模優勢向創新優勢轉換,也絕非一日之功,還需要下一個17年的努力。

這場疾風暴雨般的新冠肺炎,讓我們看到中國制造強悍的戰斗力,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現代化的的核心,不是物質現代化,而是制度和文化的現代化,軟件跟不上,硬件就會迷失方向失去靈魂。


轉載請注明出處。

制造業產業鏈新冠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