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發展讓全球制造越來越普遍,全球產業鏈上任何環節的斷裂都會產生巨大沖擊。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日本制造業產生了哪些影響?日本制造業受到的影響又會對全球制造業產業鏈產生什么影響?如何推動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同步并進?
科技日報記者日前采訪了日本立命館大學教授、國際3E研究院院長周瑋生,他從統計學角度給出自己的觀察。
全球制造業產業鏈受到較大沖擊
周瑋生介紹,截至2019年,全日本雇傭人數為6,004萬人,其中制造業是日本最大的行業,有1016萬人,占總數的16.9%。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的調查,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已經影響了制造業中70%的企業,特別是有45.2%的企業表明從中國采購零部件已很困難。同時超過60%的企業表示“由于零部件供應延遲而導致國內生產延遲和暫停”。其次有47.1%的企業表明“由于中國工廠停產、銷售下降、產量下降導致的自產產品延遲、產量增加的延遲等”,46.2%的企業表明“往中國的銷售量下降了”。
對此影響日本各界似乎有很多擔憂。
周瑋生展示了日本帝國數據庫3月17日公布了去年12月至3月15日的調查結果。發現,受COVID-19疫情影響(例如工廠關閉、商店關閉和采取防疫措施)的上市公司就有749家公司,約占上市公司(約3,800家公司)的20%。其中最常見的類型是制造業(251家),其次是服務行業(161家)。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在3月4日發布了一份報告,題為“COVID-19流行病對全球貿易的影響”。例如,由于中國產能急劇收縮,中國2月份的制造業采購購買指數(PMI)為2004年以來最低,為37.5。據此,貿發會議估計全球價值鏈中的出口價值將減少約500億美元,其中紡織品和服裝價值占到15億美元。
從整個制造業來看,歐盟受影響最嚴重,在156億美元左右,美國是58億美元,日本是52億美元。對日本的機械和汽車零件出口正在減少。在紡織品和服裝方面,受影響最大的是歐盟(5.38億美元)、越南(2.07億美元)、土耳其(1.642億美元)和香港(1.07億美元)。
日本采取措施緩解疫情對制造業的沖擊
日本政府和地方政府、金融機構等首先采取了一系列的金融支援對策。
周瑋生介紹,2020年2月13日,日本政府決定首次實施一項153億日元的緊急經濟措施。當時,對153億日元的數額會否太少,很多人提出了質疑。
事實上,日本政府的經濟措施不僅限于此,其政策是逐步確保增加預算。但是,分階段積累如此少量的資金不太可能非常有效。隨著疫情產生廣泛影響,政府已開始考慮采取各種經濟應對措施。
自民黨3月3日提出一項提案,呼吁政府考慮2020年的補充預算。根據實際建議的內容,日本金融公司設立了特別貸款,為中小型企業設立了標準咨詢臺,為從中國歸還生產基地的公司提供了支持措施,并為旅游業提供了支持。它還包含一些細節,例如將于4月之后靈活實施的中小企業加班規則。
3月10日,日本政府又決定實施第二次總金額為1.6兆日元規模的資金支援對策,用于對中小企業的實質性無利息、無擔保貸款,以及支援國內供應鏈再調整等方面。
其中以經濟產業省牽頭,實施了許多面向制造業的支援措施。如生產力革命推進事業,通過引入IT來應對供應鏈損壞和未來業務連續性,優先為致力于資本投資,銷售渠道的培養和效率的提高而努力的企業提供支持。
制造補貼為中小企業的設備投資提供部分資本支出補貼,補貼100萬日元到1000萬日元,補貼率中小企業為1/2??沙掷m發展補貼支持小型企業發展銷售渠道并提高生產力。補助金50萬日元,補助金率2/3。IT實施補助支持引入可帶來更高附加值的IT工具,例如后臺運營效率。補貼30萬-450萬日元,補貼率1/2。
但是,許多政策都集中在傳統的公司支持上,對如何保護和振興國內消費經濟則很少關注。
各國應共同努力修復全球產業鏈
全球化時代制造業的主要特點是既受別人影響,同時又影響別人,是一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命運共同體。
周瑋生建議,第一,各國齊心協力攻克疫情難關,互相支援互相借鑒,盡快控制疫情擴大蔓延。第二,構建人類與各種病毒共存的醫療衛生生產供給消費體制和生活方式,病毒有可能不能馬上消滅,也許會卷土重來;第三,鞏固產業鏈安全,防止逆全球化現象;第四,應利用此次契機,大力推進網絡空間(虛擬空間)和物理空間(真實空間)的高度集成,通過物聯網(IoT)以及遠程講座、遠程辦公、遠程醫療等各種技術將每個人與物連接起來。
通過共享知識和信息,建設前所未有的智能社會并創造新的價值,克服人類面臨的這些問題和困難,建立更加安全安心的社會模式。所以建立有效防控與經濟發展同步并進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社會體系和全球體系非常重要。
短評:
中國復工復產有助于全球產業鏈“轉起來”
陳超
“中國積極推動復工復產,既是推動本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也對全球產業鏈‘轉起來’起積極推動作用?!?span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font-size: 12pt;">周瑋生認為,在產業鏈中,無論是上游還是下游,一方斷鏈了就會影響整個產業鏈的正常運營。
筆者贊同他的觀點,疫情首先是進一步驗證了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其次驗證了中國在世界經濟體中的地位。
現在的疫情雖然取得階段性勝利,但遠遠不是能松口氣的時候?,F在仍然需要當初的緊張感,危機感。
特別是,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超20萬例,意大利的死亡人數已超過中國。世界疫情已經非常嚴峻,這對世界是威脅,對中國也是巨大威脅。病毒無國界,危機面前,人類是命運共同體,需要團結合作,應對現在,應對未來。
而未來,世界還會有許多不確定因素。非傳統安全問題,如氣候安全,糧食安全,核安全,公共衛生安全,都有可能破壞全球產業鏈的正常運營,從而影響國家安全,影響世界可持續發展。
所以,中國需要痛定思痛、居安思危,持續建立一套與世界接軌的有中國特色的經濟社會運行體制,以實現國家民族的永續發展。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