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材制造主要特性及測試方法》討論會、熔融沉積成形(FDM)增材制造CAMT實驗室標準審查會、全國增材制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大會、增材制造云平臺服務及模式規范標準討論會、《增材制造技術增材制造產品設計指南》標準工作會……近期,青島企業三迪時空集團參與多項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內容涉及3D打印的規范用語、軟件建模、材料和設備生產、檢測設備和方法、互聯網服務平臺等領域,對3D打印標準起到帶動、示范、推廣作用。
3D打印標準制定需借力平臺
3年時間、出臺80-100項標準、2-3項國際標準、90%的增材制造國際標準轉化率,簡單幾個數字就可以看出國家對規范3D打印行業的決心,任務也很艱巨,但是標準決定著產品的質量,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
三迪時空集團董事長李培學認為,雖然3D打印產業亟需標準化,但當我們制定標準的時候,不能單純為了標準而標準,要在標準基礎之上探討如何發揮其作用、產生實際的應用價值,這就要求推動標準的采信和應用范圍,需要借助平臺的力量,基于需求開展標準化工作,在充分調研需求、廣泛討論的基礎上,制定體系化的配套標準。作為全國增材制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單位,三迪時空集團將聯合全國標委會、行業聯盟、協會定期開展3D打印標準研究討論會,搭建一個集標準研制、應用、交流和共享于一體的技術交流合作平臺。
在制定3D打印標準的過程中,不能僅僅依靠企業自身的努力及推動,需要國內3D打印行業的企業和組織齊心協力,保質保量地制定和實施3D打印產業標準,合力推動行業的標準化。其一,需要政府主導與市場自主制定標準相結合,形成一套系統化完善的標準化的管理體制;其二,要根據行業發展實時對3D打印行業標準進行制修訂,引導產業發展;其三,要鼓勵企業參與標準化制修訂的活動,推動企業自主優勢技術標準成為國際標準;其四,要加快培養高素質的標準化和質量技術工人,培育其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不能照搬國際3D打印標準
從國際層面來說,德國、美國等國際3D打印標準已經制定實施,對于國際3D打印標準,李培學并不贊同直接引入,“國外標準照搬到國內,一定程度上并不能適應中國3D打印行業發展需求”,他認為,在制定國內3D打印標準的過程中,應當取長補短。
聯通國際標準,三迪時空集團有著充分優勢。目前,三迪時空集團已在德國漢堡成立公司,在加拿大多倫多、美國紐約、德國法蘭克福等地設立公司及海外辦事處,搭建人才、技術交流平臺,內引外連,將國外優秀的技術、人才、標準引入國內,推動我國增材制造標準百花齊放,通過標準助推我國增材制造技術產業化發展。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