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丁唯一
編輯丨張宇喆
知識產權面前,Velodyne的神經一直很緊張。
2月16日,Velodyne總裁Marta Thoma Hall在個人推特賬號上連發四條推文,指責中國競爭對手竊取知識產權逆向工程。
(Velodyne總裁Marta Thoma Hall推文)
專利是激光雷達繞不過去的門檻。激光雷達行業的特殊性就在于此。該行業屬于高新技術且發展遠未達成熟,搶先注冊專利,建立技術堡壘,同時用知識產權的高墻保護自己,然后迅速搶占市場份額。
作為激光雷達行業中的領頭羊,這已經不是Velodyne第一次指控競爭對手剽竊。
2016年,Velodyne以侵犯專利為由,將其最大競爭者Quanergy告上法庭,吹響了這場專利之爭的號角;隨后的2019年,Velodyne又將中國的兩家初創公司速騰聚創與禾賽科技訴諸法庭。
這兩次的專利紛爭,都源于US 7,969,558專利(簡稱“558專利”)。此次,Marta Thoma Hall在推特上的發文不知道是否也與該專利有關。
2006年,Velodyne創始人大衛·哈爾在開發出多光束旋轉激光雷達傳感器。2007年7月,該公司開始申請命名為高精確度激光雷達系統的專利,也就是后來的“558專利”,并于2011年6月獲得專利授權。
558專利的核心內容是三維點云測量系統和方法。并利用單一且固定的視線來“發現”障礙物。這使其適用于自動駕駛、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機器人視覺和其它各種應用。
而三維點云測量也正是是激光雷達的根基和最大優勢。這樣的前提下,558專利就難免被其他競爭者申請的專利大量引用,包括Quanergy、博世、Waymo、豐田汽車等等。由于對558專利的搶先注冊,Velodyne的對手申請專利屢屢失敗。
不知不覺,這項專利已經為Velodyne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筑起了一堵高墻。Velodyne也憑借著先發優勢,技術和量產能力都走在了對手之前,一度成為了市場的寵兒。但在近幾年,隨著自動駕駛的火熱,激光雷達市場也迎來了更激烈的競爭。
麥姆斯咨詢的一份報告顯示,自2010年以來,與汽車激光雷達相關的IP出現強勁增長。截止到2017年1月,全球已經公布3萬多項汽車激光雷達的發明專利,超過2230名專利申請人參與了汽車激光雷達IP活動。在2010-2017年間,進入汽車激光雷達IP領域的35+家新進廠商。
558專利圍起的專利高墻,把對手攔在了外面,似乎也把Velodyne困在了里面。
激光雷達的舞臺上,鎂光燈不再只眷顧Velodyne。市場競爭加劇之下,Velodyne的市場份額也節節敗退。2019年12月,Velodyne正式宣布退出中國市場。而在美國市場,其市場份額也正在被中國的激光雷達企業蠶食。包括Cruise、Nuro、Zoox等頭部的美國自動駕駛公司,都已拋棄Velodyne,轉而采用了中國初創企業禾賽的激光雷達。
抄襲他人知識產權肯定是不對的,但Marta Thoma Hall本次在推特上“發飆”的背后,恐怕除了源于懷疑自身專利被抄襲的怒氣外,也源于當下越來越惡劣的競爭環境帶來的壓力。
在自動駕駛走向商業化這條路上,由于當前傳統機械旋轉式雷達成本高,體積大,且很難通過車規級驗證,業界正在努力尋求一個新的技術路線。也就是說,Velodyne“發家”的產品對未來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可能影響甚微。
高墻之外,固態激光雷達和市場上不斷涌現出的4D毫米波雷達、4D純固態激光雷達等前瞻技術已經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而Velodyne為了適應新技術則不得不重新投入到新技術的研發中去。除了知識產權這件“鎧甲”,Velodyne需要更多有力的武器。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