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協同、共謀發展,是海灣都市圈構建良性生態的必經之路。
1月13日,由深圳市商務局指導,深商總會、深圳市商業聯合會主辦的第六屆全球深商大會在華僑城洲際酒店隆重開幕。在當天上午舉辦的“大灣區發展與產業協同論壇”上,康佳集團總裁周彬、大族激光智能裝備集團總經理陳焱、華文產業集團董事局名譽主席史澤華和深圳奧特迅電力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蕭霞先后登臺,分享企業創新經驗和大灣區發展生態。
創新才是維持競爭力的利器
當地時間1月13日,美國財政部發表聲明,將中國移出匯率操縱國名單,而兩天之后,中美高級貿易談判代表將簽署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這場貿易爭端正逐漸“降溫”。
然而,在過去的兩年間,不管是中興通訊被禁止向美國企業購買敏感產品,還是華為、海康威視、大華科技、科大訊飛等中國企業被列入“實體名單”,都說明了科技的重要性——只有自己掌握了核心技術,才能在國際市場分一杯羹。
科技創新,不僅是產業升級、降低成本的經營需要,更是國際競爭的生存需要。粵港澳大灣區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創新氛圍,無疑為中國企業的突圍提供了一片沃土。
在周彬看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的實施,正是實現康佳新一輪快速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經過40余年的發展,康佳已經形成了較為齊備的消費電子產業布局,將進一步在顯示技術、半導體技術、物聯網和智能制造攀登。
作為電視機巨頭,新一代顯示技術無疑是康佳的立業之本。過去兩年間,以京東方為代表的國產面板廠商已經占據了LCD面板產能的大頭,并且在OLED上開始了對行業霸主三星的挑戰。
康佳集團總裁周彬
康佳則在比OLED亮度更高、發光效率更高、功耗更低的Micro LED發力,目前康佳已經擁有了全球領先的Micro LED全產業鏈技術。在未來,康佳將投入超過300億元打造全球領先的光電技術中心,加快Micro LED的產業化。
物聯網也是家電巨頭瞄中的一塊蛋糕。比起手機廠商,他們雖然不占有作為控制中樞的手機端,但是家電產品線更為完善。康佳希望能通過打造物聯網平臺和通用能力平臺,構建自己的家居生態。
至于發展智能制造,既是家電巨頭降本增效的經營需要,也是搶灘工業數字化的戰略需要。美的和格力已經通過收購、合資和自研等方式進入工業機器人本體的研發和生產環節,康佳也在過去三年投入大量資金對生產基地進行改造,向制造柔性化的方向邁進。
提到中國的先進制造,大族激光是繞不過去的一家企業。在20多年的時間里,大族激光從一個沒有資金、沒有技術的小企業,變成擁有4000多項技術專利、各項技術指標在全球領域都能排名前二的巨頭。
大族激光智能裝備集團總經理陳焱
陳焱坦言,大族激光最開始的逆向技術創新,“簡單來說就是‘山寨’,用一個字來說就是‘抄’。”通過模仿和學習,大族激光在廣闊的增量市場內蓬勃發展。
不過,大族激光早就看出完全靠市場推動的粗放式發展難以長久,因此從2008年在機構上進行“組織裂變”,通過“五控”(控庫存、控產品、控回款、控供應鏈)降本提效,布局核心器件和軟件構件核心競爭力,為裝備智能化的發展目標張本。
在中美貿易爭端中,大族激光的光纖激光器、數控系統和激光切割頭成功“轉正”,證明了“國產替代”才是中國企業突圍技術封鎖的解決方案。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制造業的集聚區之一,灣區企業的技術突破,將為中國制造業在國際產業鏈的突圍提供彈藥和炮火。
生態構建,政企協同與粘合
除了企業自身通過創新增強競爭力外,政企協同在大灣區生態構建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覷。陳焱在演講中就提到,深圳市開放的融資環境,讓大族激光較早從資本市場獲益。
變電站是城市供電系統中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整個深圳就有近300個變電站,分布在城市的各個角落。
通常,變壓器的高壓絕緣要靠油來做絕緣體,每一臺變壓器含油量大概在20-100噸,這些變壓器是城市消防系統的“重點防范對象”,因此建設變電站需要單獨規劃城市用地,以“地”換安全,這就讓變電站成為了一座座“孤島”。
為了解決含油變壓器的消防隱患問題和提升城區土地的使用效率,對含油變壓器替代方案的研發已有百年歷史。在上世紀60年代,用六氟化硫作為替代品的變壓器被研發出來。不過,六氟化硫是溫室氣體,不止會破壞臭氧層,在事故中還會產生有毒氣體。目前,國內的六氟化硫變壓器只有數百臺,但因為環保問題,目前尚無法大規模推廣。
蕭霞介紹說,深圳市政府很早就提出了變電站室內化、小型化和無油化理念,但是它是個大型系統工程,想要改變談何容易?
深圳市政府將無油設備納入立項中的一環,工信局、發改委、財委,甚至連法制辦都參加了調研活動,協調解決土地、標準和法規等一系列問題。而深圳奧電高壓公司也在電力系統設計院一個工程師的推薦下,進入了深圳市政府的視野。
深圳奧特迅電力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蕭霞
深圳市奧電高壓電氣有限公司從2004年就開始了相關研究,在與深圳市政府合力后,最終研發出了蒸發冷卻變壓器。在此基礎上,還誕生了嵌入式附建變電站——變電站可以被壓縮成一個模塊建在大樓里,在保證安全的同時釋放城市空間。
這些成果不僅會給企業的營收帶來突破,也將使整個產業鏈受益。蕭霞說:“產品革命是由材料帶來的,一個新型材料的革命帶來產品的變化,同時也會帶來產業的變化,這種無油設備應該會為大灣區乃至于全國帶來百億級的產出,同時由于材料的革命,帶來一系列產品的革命,它會催生千億級關聯企業。”
企業作為政企協同中的一環,也在生態構建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華文產業集團作為一家專注于剛需民生產業生態體系的整合投資機構,目前投資了100家左右的制造型企業。
華文產業集團董事局名譽主席史澤華
“我們集團今天做到今天為止沒有貸款,這是我們近二十年唯一值得自豪的性質。”史澤華說,“不管是深圳,我們夢想實現的地方,還是東莞,我們創造起家的地方,我們在順德也有企業,包括在中山、珠海,我們布局了整個大灣區,這是我們對大灣區的情誼。”
通過資本的進入和退出,華文產業集團扶持了一大批灣內企業發展壯大,用資本的力量推動者灣區生態圈的良性循環。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即將迎來一歲生日,大灣區正在創新主導、政企協同的推動下蓬勃發展。
“未來的10-20年,粵港澳大灣區不僅有望全面超越長三角、京津冀,成為中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創新研發能力最強、國際化程度最高、經濟最具活力的重要國家戰略發展區域,而且將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成為世界上著名的城市群和最具創新活力的科技灣區。”這是大灣區產業從業者的奮斗目標和共同期待。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