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其當時還預測自動駕駛行業將帶來每年 7 萬億美元的收入。這只是 2017 年的分析數據,而后兩年人工智能持續火熱,自動駕駛市場的增長形式也持續飆升。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僅 2018 年,該領域融資事件數就達到 203 起,融資總額超過 1297 億元。相關政策也在不斷推動,全國近 20 個城市已經發放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牌照 200 余張。自動駕駛逐漸在呼聲與質疑聲中走向落地,從傳感層如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感知攝像頭等、到高精度地圖芯片、算法、行業解決方案、以及整車解決方案,產業鏈上的玩家發展迎來了歷史性機遇。
不過,對于底層設施研發廠商來說,龐大的市場帶來了機會的同時,還有巨大的壓力,如激光雷達研發企業。眾所周知,激光雷達是自動駕駛比較理想的感知方式,但是由于成本、性能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目前尚未大規模運用在自動駕駛車輛。如何突破這個市場發展的圍城?在第二屆中以人工智能及物聯網高峰論壇中,以色列激光雷達公司 Innoviz 的中國區總經理蘇淑萍,與動點科技分享了她的觀點。
Innoviz 是一家高性能固態激光雷達傳感器和感知軟件的制造商,今年 6 月,其獲得了 1.7 億美元 C 輪融資。
“以 Gartner 技術成熟曲線圖來說,激光雷達行業還處在啟動爬坡之前,貼著橫軸線的位置。” 蘇淑萍直言,盡管自動駕駛的龐大市場將激光雷達市場放大,但是就該細分領域本身來說,激光雷達行業目前屬于起步階段,且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她認為主要有幾個原因:
一是目前的市場裝載量非常小。“以一個車上至少有一個激光雷達的一個目標來看,現在的規模實在太小了,可能還不到理想的百萬分之一。” 她表示,未來一個車上一個激光雷達是底線,會有更多不同型號的激光雷達,不同功能的激光雷達。
二是從技術本身來看,目前的車用激光雷達需要用什么樣的技術,還是眾說紛紜的狀態,尚未有固定的技術路線。“別的傳感器可能會有 2 到 3 種選擇,但激光雷達領域的選擇會更多。一個行業的技術一直沒有定下來,我不認為它到了成熟階段。” 她說。
三是從標準、車規層面來看,目前市場上能滿足車規要求的激光雷達屈指可數。“關于激光雷達的性能,行業標準目前也還沒有。在車上任何的器件都要滿足一定的車規要求,這是最基本的底層的一些要求,比如滿足高低溫,沖擊實驗,多少年的壽命等等。” 她解釋道。

如果想要更快地滿足自動駕駛市場的需求,激光雷達必須跟毫米波雷達、攝像頭一樣做到:價格和成本可被客戶接受。這也是困擾行業的一大問題。“成本不是省出來的,而是靠創新做出來的。” 蘇淑萍表示,當在技術上有創新的時候,企業才能夠做到兼顧滿足客戶的性能需求和價格需求。“所有的從業者都在努力往這個方向發展。對于價格和性能的期望值,也是壓在從業者身上的挑戰。” 她說。
如果說價格主要靠創新、靠自我研發能力,那么,產品性能需求的滿足則離不開客戶。顯然,如激光雷達等企業,想做一些突破和落地,最理想的狀態是去抱一個像大車廠的大腿。“他們會給你嚴格的需求和標準,企業不用拍腦袋做東西。” 蘇淑萍說。2018 年,Innoviz 就迎來了非常難得的一次機會——與加拿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麥格納合作,為寶馬即將推出的自動駕駛汽車提供固態激光雷達。
“寶馬用最嚴格的要求來要求我們做符合車廠需求的產品,不管是從性能、價格、車規、可靠性、質量等層面,我們都不會走彎路,目標很明確。” 她表示,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以后,研發企業就可以對指標非常明確,然后選擇相應的部件。如果市場上沒有現成的部件,企業可以自己研發。這既是創新資源最大化合理利用,可提高效率。
據悉,Innoviz 目前已經有研發出的產品,如:其旗下產品 InnovizPro 是一款固態激光雷達,能滿足汽車和其他應用的需求。InnovizOne 是一款車規級固態激光雷達,可為 3 級到 5 級自動駕駛提供卓越的 3D 感知能力。固態激光雷達將能在 2021 年按照整車廠和一級供應商要求的量產規模按時交付。2021 年,Innoviz 將為寶馬推出自動駕駛汽車提供固態激光雷達。
此外,Innoviz 也創造了一套全棧的感知層解決方案,將感知軟件與固態激光雷達相結合。值得一提的是,Innoviz 選擇通過與整車廠和一級供應商(包括麥格納,哈曼,恒潤科技和安波福)合作開發產品和感知軟件,以確保產品能夠完全符合最高的汽車級生產標準。
不過,蘇淑萍指出,大車廠一般要求非常可靠穩定的產品,與初創企業合作需要冒非常大的風險。那么,如果無法與一線車廠合作,企業如何避免走彎路?她分享了三個層面的方法:
第一,需要去跟大量的客戶去交流。即使客戶不給訂單,但企業至少可以知道客戶的需求。“而且不要跟一個客戶、只綁定一個客戶,了解越多客戶,你對市場的需求就會越清晰。” 她強調。
第二,了解現有技術路線。企業要對整個激光雷達產業鏈很清楚,如果選擇了錯誤的路線,即使知道客戶需求,結果也可能南轅北轍,做出的產品并不是客戶要的。
第三,從微觀的角度來說,創業企業需要踏踏實實的去做一件事情。“不要想著急功近利走各種的捷徑,世界上沒有捷徑,就是踏踏實實地把一款產品做出來。激光雷達我覺得不存在模式創新,基本上還是靠技術創新,少說多做。” 她說道。如華為最近宣布將研發激光雷達,蘇淑萍認為這會是一個好事。因為華為是技術創新驅動,也認真做研發的企業。“良性的競爭者對這個行業絕對是好事。” 她認為,如果市場上只有一個玩家,市場無法做大,玩家越多越好,但需要是正常有序,而不是泡沫或者劣幣驅逐良幣。
“前途是非常光明的,但是道路是極其曲折的。” 蘇淑萍認為這一句話非常適合形容目前激光雷達行業的發展。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