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手拿起噴槍,對著一塊長滿鐵銹的金屬板隔空上下“清掃”,幾秒鐘后,金屬板上的銹跡被擦除得干干凈凈,而板材的基底材料毫發無損。
這就是激光清洗,一種工業清洗和光學領域內的前沿技術。兩年前,一座院士工作站落戶江門,讓激光清洗產業在這里迅速扎根、崛起。
在這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江門智能激光清洗研發院士工作站從無到有,經歷了場地困難、資金瓶頸,均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迅速克服。如今,該工作站已成功研發多款激光清洗機,有望搶占激光產業的新藍海,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眾多逐夢故事中的有力注解。
初創公司在免費廠房研發出新產品
李衛華是江門市珠西激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此前長期活躍在天津、深圳等城市。但從2017年10月開始,他工作的“大本營”轉移到了珠江西岸的江門。
進駐江門是姚建銓院士團隊首次在粵港澳大灣區進行布局。根據規劃,該工作站將積極探索激光清洗技術的產業化,并推動激光清洗技術在江門得到廣泛應用。
上個月,工作站剛剛成功研發一款小型激光清洗機。李衛華介紹,這是目前國內尺寸最小的同類產品。
在短短一年多時間里研發出國內尺寸最小激光清洗機,成功的背后有著不為人知的艱辛。李衛華說,在激光清洗技術領域,姚建銓院士堪稱行業泰斗,擁有多項核心技術,但接下來仍面臨如何將激光清洗技術產業化的難題,新產品研發成為其中的關鍵所在。
“院士工作站正式落戶江門后,還要有一個實體機構或企業來推動相關科研成果的產業化。”李衛華告訴記者,江門珠西激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后,具體負責運營院士工作站的工作,并推進相關技術研發及產業化。
為了加快產業化進程,李衛華來到江門后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找到合適的研發及生產基地。但由于人生地不熟,他一開始對此一籌莫展。就在這個時候,蓬江區政府及時伸出援手,提出為該院士工作站提供將近1000平方米的場地,而且頭兩年還免租金。
蓬江此舉并非無的放矢。作為廣東老牌工業城市,江門擁有大量傳統制造企業,但近年來普遍遭遇轉型困境。而激光智能裝備正是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在他們看來,姚建銓院士的新技術、新設備可以滿足江門傳統制造企業轉型升級的需求,幫助他們挺進附加值更高、技術壁壘更高的產業鏈上游。
解決了場地難題后,李衛華迅速組建起一個緊密協作的團隊。在此后的一年多時間里,他夜以繼日地帶著幾名工程師進行技術攻關,最終成功研發出上述新產品。
與傳統激光技術相比,激光清洗技術具有精度高、效率高、更環保等優勢。“我們希望在江門落戶后,可以加速激光清洗技術的產業化,讓更多企業都用上相關設備。同時,在江門設立院士工作站有利于我們搜集產品的實際應用情況,反過來又進一步促進院士團隊在激光清洗技術領域的研發。”李衛華說。
政府斥資過千萬元助力激光產業發展
除了場地問題,資金、人才等創新資源供應不足,也是江門智能激光清洗研發院士工作站落戶后面臨的主要困難。李衛華坦言,激光屬于前沿產業,但江門在這方面的人才儲備并不具備優勢。與此同時,江門還存在研發設備相對低端、創新平臺不足等短板。
為了克服上述問題,江門智能激光清洗研發院士工作站計劃以江門為生產總部基地,與深圳、天津等創新資源相對豐富的城市形成互補。姚建銓表示,天津是他長期開展研發活動的“大本營”,有很多科研資源可以供江門智能激光清洗研發院士工作站直接使用;深圳則是全國最具創新精神的城市,而且產業鏈非常完善。“今后,我們將利用全國各地優勢資源,推動江門激光清洗技術加快發展,助推該市企業轉型升級。”
李衛華舉例說,最近姚建銓院士的一名博士學生已經到五邑大學入職,未來將深入參與院士工作站的研發工作,助力全市激光產業發展。“隨著院士工作站的運轉進入正軌,接下來我們將力爭推薦或自主引進30—50個高層次人才到江門就業,為本地培養高層次人才,增強對高端人才吸引力。”
另一方面,因為院士研發的往往是前沿技術,從技術研發到產業化的周期較長。李衛華表示,新興產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研發資金的投入,政府主導的研發項目相較于民營企業立足點更高,而不是追逐短期內的收益。“這樣我們就可以在整個激光清洗技術方面進行深入研究,而不只是解決一兩個技術難點,有利于蓬江區培育激光產業集群。”
正是出于上述原因,蓬江區與江門市珠西激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斥資過千萬元為后者提供發展初期的研發、生產資金。根據雙方簽訂的合作協議,江門智能激光清洗研發院士工作站落戶后,將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的需求,加速技術產業化的過程,大力培育激光產業,進而輻射本地企業發展。
南方日報記者 董有逸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