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 a實驗裝置,b自彎曲、自扭轉變形示意圖
該研究探究了曝光時間、水凝膠結構引入的凹槽特征對最終結構的彎曲和扭轉角度的影響以及溫度對結構恢復原樣的時間的影響,發現(1)曝光時間越短,水凝膠結構彎曲角度越小。其原理為更高的固化時間導致更高的反應轉換率,更高的轉換率會有更高的彈性模量,表現為更緊密的交聯結構,所以會產生較小的彎曲角度和較低的不對稱力。經過實驗探究,合適的曝光時間為8s。(2)當結構層和基底層制件的厚度比保持恒定時,對于具有較小傾斜角的較窄和較薄的條帶需要較短的時間扭轉到一定角度。也就是隨著凹槽厚度與寬度減少,扭轉扭矩會減少,扭轉速度會增加凹槽的厚度越小、寬度越小、傾斜方向越小,扭轉角度越大;(3)水溫越高,結構恢復原貌的時間就越短。常溫水中的恢復時間大約為60℃水中恢復時間的8倍。
研究學者應用該方法制造出了熱響應抓手,抓取與釋放過程如圖2所示。抓手結構在冷水中收縮,可實現對0.15g空心球的抓取,離開冷水時,抓手對球的抓力克服了抓球的重力以及抓球與水的相互作用力,使得抓手可成功的將抓球轉移到熱水中。抓手在熱水中舒張,實現了0.15g的空芯球體的釋放。該案例顯示出3D打印與熱響應材料相結合,為軟體機器人的開發提供了新的思路。

圖2 抓手的抓取球體與釋放球體示意圖
參考文獻:
Ji Z, Yan C, Yu B, et al. 3D Printing of Hydrogel Architectures with Complex and Controllable Shape Deformation[J]. 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 2019: 1800713.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