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運激光(300220)公布年報稱,2018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5.05%;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714.20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2970.3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7606.62%。
公司董事會秘書李丹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在2018年困難的經濟形勢下公司經營狀況平穩且實現扭虧,是由于發揮了設備制造方面的技術沉淀優勢和對新數字技術應用探索的經驗積累,并將激光板塊業務在保持業務規模的情況下進行了產品的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升級,同時進行了商業智能設備的迭代開發和應用項目試水。雖然公司這幾年沿著數字化技術應用做了很多項目開發,但經過探索后,公司的定位越來越清晰即圍繞數字化技術做產品的行業應用。”
高端數字激光裝備 制造業務板塊深耕
“不考慮減值等會計因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在2017年和2018年保持了穩定且有所增長,一方面,工業智能激光業務的產品結構向高附加值轉變,產品功能向智能自動化轉變,服務向售前、中、后全過程轉變;另一方面,商業智能無人零售終端也在加快推進,目前的轉變待條件成熟就是未來的發展空間。”李丹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公司財務數據里占營收比重較大的板塊為激光裝備制造業務,實現主營收入1.79億元,占總體收入的84.21%。
激光裝備制造業務板塊中,公司主推“高端數字激光金屬管材切割設備”和“高端數字激光柔性面料激光裁床”兩款明星產品。“公司要在激光應用的細分行業實現領先水平,就要不斷地為滿足市場需求、客戶要求去創新,加強開發柔性產品滿足定制化的高端市場。由于金運激光是個具有創新基因的企業,產品升級快且一直緊貼市場。”李丹說。
在金屬材料激光應用方面,金運激光以“光纖激光切管機”為突破口,聚焦1500瓦和2500瓦光纖激光切管機的應用市場。在健身器材、鋼制家具等行業均取得了大批量銷售的突破;而在柔性材料激光應用方面,金運激光以明星產品“工業柔性面料激光裁床”為產品重點,激光裁床產品廣泛應用于工業面料、戶外用品、汽車飛機等工業領域,實現了國際國內集團客戶的批量銷售。
“新產品面世以后得到市場歡迎。這種高附加值設備有利于節約成本提高效率,推向市場即被接受實現銷售,營收將逐步增長。公司客戶較為優良,特別是國外客戶的往來結算比較好,此外,公司也加大了回款管理,控制財務風險。”李丹介紹。
布局智能零售終端 打造新興增長點
“商業智能應用就體現在布局無人零售終端業務,商業智能設備可為多個行業客戶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目前首個應用是為IP衍生品線下銷售提供新的商業模式,智能硬件是推廣IP及IP衍生品的載體和線下渠道,將三維數字技術應用到IP及IP衍生品的推廣和銷售領域。”李丹說。
具體而言,從硬件產品方面,金運激光進行了4次大的迭代升級,開發出適合多種商業場景的IP無人零售主題機(具有美陳和互動效果)、IP盲盒機、IP禮盒機等。在設備應用功能特點上,金運激光率先在行業內應用區塊鏈技術開發出具有分布式記賬功能的共享智能零售終端和共享記賬個人終端,并已形成標準化、模塊化,為今后各類智能終端應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分布式記賬共建共享提供技術支撐。在無人零售終端上,金運激光還采用了物聯網IOT通訊平臺,預留5G接口提高設備的數據傳輸可靠性,節省了傳輸資源,更便于維護、支付及出貨流程的統一配置,以此提高設備容錯率和穩定性。
在軟件開發上,金運激光開發了設備監控預警平臺——“上帝之眼”系統,以及策略平臺系統,能監控設備的運行及訂單狀態,合理安排補貨人的行動軌跡,對收集到的用戶大數據進行分析,集合策略平臺進行精準促銷。
“商業智能是金運激光打造的新利潤增長點,未來會堅定地去開拓。目前,公司的定位清晰,其實現方式會在基于內生發展的前提下,以達到業務協同和市場帶動為目標去圍繞上下游或周邊做資源整合,利用外延使公司規模和價值得以逐步擴張。”李丹解釋。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