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 Singapore)的科學家創立的水技術初創公司Nano Sun最近推出了一家使用3D打印技術生產新型水處理膜的工廠,成功將膜過濾廢水的速度比傳統的聚合物和陶瓷膜提高了5倍。
據介紹,與傳統水處理膜制造工藝不同的是,Nano Sun的3D打印膜使用酸制造多孔聚合物作為過濾器,通過專有的3D打印機,可以每秒打印數百萬張PVDF納米纖維,并將它們積聚在背襯材料上壓縮成超薄薄膜。每根纖維甚至比一縷頭發還要薄五倍。這使得膜具有更大的表面積以捕獲或排斥污染物,同時允許水分子以更快的流速通過。通過調節這些非織造纖維彼此重疊的厚度或薄度,可以將膜制成微濾膜和超濾膜。
目前,3D打印膜所用的PVDF(聚偏二氟乙烯)聚合物已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批準。
在不久的將來,Nano Sun預計每天能夠打印600平方米過濾膜。公司還在進一步研究開發更好的防污添加劑,以便在3D打印過程中與其他材料組合。
新膜可以建造更小的污水處理廠,降低土地、基礎設施和勞動力成本,并更耐破損和生物污損,減少了維護并帶來更高的成本效率。 NTU表示,只需要四天時間就能夠生產出足夠多的過濾膜為普通的廢水處理廠供水。
Nano Sun的新3D打印制造工廠由新加坡經濟發展委員會支持,是其聯合創始人和NTU副教授Darren Sun的二十年努力的結果。“當有一種顛覆性的創新超越傳統流程時,其他人很快就會跟進,”Darren Sun說。“因此,我們需要始終領先競爭對手,研究,設計和建造更小、更高效、更具成本競爭力的先進水處理系統。”
首批使用這種新一代Nano Sun膜的客戶包括新加坡最大的兩家半導體跨國公司和中國新建的城市污水處理廠,每天可處理多達2000萬升水——相當于八個奧運會大小的游泳池。
Nano Sun的常務董事兼聯合創始人Wong Ann Chai表示,根據三項新的廢水處理合同,預計今年Nano Sun的年收入將達到1000萬新元。未來三年內,Nano Sun將把新加坡18名工程師和員工團隊的人力資源擴展到80人左右,并將業務發展到中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