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今日要聞
制造業創新發展是大勢所趨
星之球科技 來源:搜狐2018-04-24
我要評論(0 )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產業變革與我國制造強國戰略形成交匯,依靠創新驅動制造業提質增效升級已是大勢所趨。智庫動態本報記者 周子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產業變革與我國制造強國戰略形成交匯,依靠創新驅動制造業提質增效升級已是大勢所趨。
智庫動態本報記者 周子勛
由電子工業出版社、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共同舉辦的《美國制造創新研究院解讀》新書發布暨制造業創新研討會于4月22日在京舉行。
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及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柳百成表示,中國在制造業核心領域的投入仍然不足。而到2016年,美國已建成14個制造創新研究院,中國目前已經建設5個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兩者的使命都是為了打通科研與產業的壁壘,邁過“死亡谷”。
《美國制造創新研究院解讀》是由柳百成院士等專家擔任顧問,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組織20多位專家傾力參與編寫,重點圍繞美國特色的超級“產、學、研”平臺——美國制造創新網絡展開。
編者根據美國制造業相關部門及網站公開發布的內容進行分析研究,充分挖掘美國制造與創新近5年的發展歷程,內容涵蓋宏觀和微觀兩方面。在宏觀上,它有很好的頂層設計與規劃,以及正向運營的機制保障;在微觀上,每個創新中心的定位、職責、流程等設計翔實且具有可操作性,給出了未來產業制造的藍圖。全書分上下篇,上篇主要內容包括美國制造創新網絡的背景、運行機制、會員制和知識產權等,下篇主要從組織結構、會員制度、技術領域、項目機制等方面詳細介紹了Amer ica Makes、DMDII、AFFOA、I ACMI等美國已建的14家制造創新研究院。
柳百成院士表示,《美國制造創新研究院解讀》采用了遠焦和近焦兩個鏡頭角度進行展開。主要采用了遠焦鏡頭,從10多年來美國制造的報告、戰略角度,可以發現“美國制造創新網絡”并不是突然的戰略行為,它內含的邏輯,并不是“工業再振興”所激發的,而是一種多年創新機制發展的延續。與此同時,14個創新研究院的各自緣起、發展機制和重點發展方向,也是作為近焦鏡頭,進行了放大,從而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的創新研究院的一舉一動。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文強在致辭中指出,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產業變革與我國制造強國戰略形成交匯,依靠創新驅動制造業提質增效升級已是大勢所趨。同時,他介紹了當前制造強國建設面臨的競爭環境和《中國制造2025》中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的實施進展。他認為,《美國制造創新研究院解讀》將成為國內產業界相關人員了解美國制造業創新戰略和體系的一個重要窗口。
電子工業出版社總編輯劉九如也指出,這是國內第一本系統和完整地介紹美國制造創新網絡的由來,以及14個創新研究院的發展情況及運行機制的圖書,具有近距離觀察、學習和消化吸收的意義,可以讓國內從事這一領域的專家和工程科技人員充分了解美國在這方面的進展、發展趨勢和運行機制。對推動我國制造業由大變強,實現建設制造強國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
在本次會議上,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特邀專家、南山書院發起人林雪萍,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亞威等專家作了主題演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員王曉明,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工業科技研究所所長何穎等專家圍繞“制造業創新發展”展開了研討。專家們一致認為,《美國制造創新研究院解讀》對當下中國各地升騰發展的創新中心和如火如荼的工業升級有著非常好的借鑒意義。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0 條相關評論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服務與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