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 2017 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7.28 億元,同比增長74.86%,其中動力電池收入4.69 億元(+76.01%),消費電子收入1.01 億元(+136.75%),五金及汽配收入0.65 億元(+53.17%),光通訊收入0.19億元(-26.50%),其他業務收入0.75 億元(+88.01%)。除光通訊,各板塊業務穩步快速發展,然而銷售收入的確認較原材料支出的滯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司的經營現金流。(公司年報)
利潤:2017 年,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8612.29 萬元,同比增長25.34%,歸母扣非凈利潤6747.47 萬元,同比增長2.35%。產品成本結構中進口大功率光纖激光器比例增加,生產經營場地租賃面積和人員均大幅增加,從而制造費用上升等因素導致毛利率有所下滑。(公司年報)
亮點剖析-擴大產能:(1)擴大公司員工規模:2017 年,公司增加了559 名員工,包括257 名研發人員和180 名生產人員,其中擴招的研發人員占全部新增人員的46%。(2)建立全資子公司:公司目前三分之一的營業收入來自華東地區客戶,為了提升公司在華東地區的客戶服務與生產能力,公司設立了全資子公司江蘇聯贏激光,現已投入試生產。同時還設立了惠州聯贏激光,該子公司在惠州市高新區購買了6.14萬平方建設用地使用權,以擴大生產規模。(3)建設生產基地:為滿足生產場地的需求,公司在2018 年上半年,將啟動江蘇公司生產基地建設,力爭在年內完工并投入使用,2018 年下半年將啟動惠州生產基地建設。(公司公告)
動力電池業務:
業績:國內最大的動力電池激光焊接設備供應商,2017 年公司動力電池收入4.69 億元,同比增長76.01%。公司憑借動力電池激光焊接設備的先發優勢,順應新能源產業發展,大力拓展動力電池業務。
盈利: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新能源產業的背景下,動力電池生產商產能擴張迅速,設備需求旺盛。2017 年,公司電池行業的訂單持續增長,收入增長76.01%,營業收入占比達到64.43%,毛利率41.12%。
市場:2017年,國家大力發展公司下游行業新能源汽車,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達到200萬,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占汽車產銷20%以上(《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此外,工信部和商務局等提出,對傳統能源乘用車年度生產量或者進口量達到3萬輛以上的,從2019年開始設定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其中:2019年和2020 年的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10%、12%(《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而激光焊接系統是動力電池生產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司在動力電池激光焊接系統方面有完整的產品線。
優勢:公司在動力電池行業起步早、產品系列齊全、性能穩定。公司已有近12年的激光焊接技術研發基礎,并不斷進行技術創新與研發。2017年公司新增35項專利,22項軟件著作權。其中,在新能源動力電池頂蓋封口焊接工藝上,實現了國內首臺200mm/s 焊接速度自動生產線,是傳統焊接技術的2 倍以上,焊接優率可達到99%以上。復合焊激光器從最大功率3000W突破到6000w,最大支持4000W光纖和2000W半導體的復合集成,進一步鞏固了公司在動力電池行業的地位。用于動力電池企業電池存儲的智能化立體倉儲管理系統也已研發成功并已投放市場。(公司公告)
消費電子:
業績:2017 年聯贏激光消費電子板塊收入1.01 億元,較上年度實現翻倍增長,占營業收入13.89%。
盈利:消費電子業務也隨著下游的發展,盈利能力進一步提升。
2017 年成本為5126.51 萬元,毛利率為49.29%。
市場: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顯示,中國消費電子市場規模呈現出穩步上升的態勢,市場規模由2009 年的8442 億元增長至2015 年的20100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5.5%。根據工信部數據,2017年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3.85%,增速比2016 年加快3.8 個百分點。其中,手機產量為19 億臺,比上年增長1.6%;平板電腦產量為8628 萬臺,比上年增長4.4%;智能電視10931 萬臺,比上年增長6.9%。
五金及汽配:
業績:公司開發出了汽配領域的多波長激光釬焊送絲系統,汽車座椅激光飛行焊工藝驗證也取得進展。2017 年五金及汽配收入0.65 億元,同比增長53.17%,占營業收入8.87%。
盈利:五金及汽配成本3684.94 萬元,毛利率42.90%。
投資建議:考慮到公司是動力電池領域的激光焊接設備龍頭,以及未來有望在汽車零部件、車身領域迎來收入增長,我們預計公司2018年-2019 年的收入增速分別為31.5%、29.6%,凈利潤增速分別為19.0%和34.7%,成長性突出,維持買入-A 的投資評級。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