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2017年,全球激光行業可謂成績斐然,中國激光產業也表現不俗,可圈可點。3月15日,由中國光學學會激光加工專業委員會、慕尼黑博覽集團、美國Laser Focus World雜志、美國Industrial Laser Solutions雜志共同主辦,《中國激光界》雜志承辦的第五屆中國激光市場高峰論壇在2018慕尼黑上海光博會期間舉辦。
會議圍繞:“中國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未來的激光技術發展的前景和趨勢?”、“中國激光企業,如何在全球化的格局中脫穎而出?”、“在目前經濟下滑和產業升級的浪潮中,中小企業又如何生存和發展?”等多個熱點話題展開討論,吸引了逾百名激光行業專業人士、用戶企業、行業媒體匯聚一堂。
王又良,教授級高工
現任中國光學學會激光加工專業委員會主任,原上海市激光技術研究所所長、上海市激光束精細加工重點實驗室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先后主持、承擔完成了一批具有應用特色的科技攻關項目,并多次獲獎。
中國光學學會激光加工專業委員會主任王又良親臨現場并作主旨發言,在他看來,“中國激光加工產業已經跨進了歷史的機遇期”。以下將摘取王又良報告中的部分精彩內容以饗讀者。歡迎大家積極留言,分享你們對中國激光產業未來之路的所思所想。
201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82.7萬億元,同比增長6.9%。我國國內激光加工產業產值430億元,相比2016年增長了100多億元,同比增長30%。我國激光裝機量占據全球裝機總量的45%。
圖. 2017年國內激光加工產業發展現狀
2017年,我國西北地區、華中地區、環渤海與東北地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5大產業帶功能和結構基本發展穩定。沿海城市,例如華南地區、華東地區發展好于其他地區,基本實現了1%-2%的增長。
2017年國內激光產業亮點
國產光纖激光器
圖. 2013-2018年國產光纖激光器市場情況
我國國產小功率光纖激光器近幾年發展迅猛,根據中國光學學會激光加工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激光加工專委會)統計,國產小功率光纖激光器出貨量從2013年的1.9萬臺增長至2017年9萬臺(注:9萬臺包括了中小功率的國產光纖激光器)。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國產2kW的光纖激光器已有450臺投入應用,其中60臺近6kW高功率光纖激光器已投入市場。預計2018年這一數值還將繼續上揚。
國產中高功率激光裝備
圖. 2017國產中功率光纖激光器裝機量
國產的中功率光纖激光器近兩年皆以翻番的速度快速增長,從2014年近1,000臺,如今已增長到年銷售量逾9,000臺,預計2018年的增速至少在50%。
圖. 2017年中國光纖激光器市場份額比例
以2017年我國市場中,國外進口產品與國產產品所占市場比例來看,國產小功率光纖激光器已經占據超85%的中國市場,國外進口產品幾乎沒有市場發展可言;國產中功率光纖激光器已經奮勇直上,占據了近一半的國內市場份額;非常遺憾的是大功率光纖激光器市場,2017年仍然是以國外進口產品為主,國產高功率光纖激光器僅占10%。盡管如此,在王又良看來,“未來2-3年,高功率激光器市場比例將會出現顛覆性的變化,值得期待。”
圖. 2014-2017全國中功率切割機市場規模
中功率切割機市場也是以近乎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長。由上圖可以看到,2015年我國中功率切割機市場規模約4,000臺,2016年就增長至10,000臺,2017年飛漲至20,000臺。
令人驚訝的是高功率激光裝備市場。2014-2016年近三年的時間內,我國高功率激光裝備的銷量維持在1,500-2,000臺左右。但到了2017年,國產高功率激光裝備也幾乎實現了近翻番的增長。尤其是以光纖激光器作為光源的激光裝備,增長明顯高于碟片激光器和CO2激光器的增長速度。隨著全球CO2激光器應用市場規模的嚴重萎縮,國內規模也在下降,但下降幅度似乎遠超于全球。
圖. 2017高功率激光裝備市場
大族激光是國內高功率激光裝備的領導者,通過他們的銷售情況,我們也能大致了解國內高功率激光裝備的市場走向。2017年大族激光高功率激光裝備年裝機超過1,000臺,切割機達到1.5萬瓦,焊接機達到2萬瓦。
縱觀全國,國產光源的6kW激光切割機,已銷售近400臺,激光裝備正在從數字自動化向智能化發展。
國產超快激光器市場
2017年國產紫外激光器銷售量超過1萬臺,其中華日激光公司紫外激光器產量近4,000臺。隨著紫外激光器國產化和性價比的不斷提高,其應用市場正逐步起來。
總體而言,RFCO2激光器規模增長緩慢,中小功率總量維持在1萬臺左右,主要用于賦碼、打標、切割等非金屬行業;玻封管中小功率CO2年產量超過15萬臺,出口所占比重很大。超快激光器應用市場仍需培育。
國內新能源電池焊接市場
圖. 2017國內新能源電池焊接市場
去年整個激光圈都在熱議“焊接市場是未來的風口”,但是他的市場究竟在哪兒似乎前路不明,直到新能源電池焊接市場的出現,未來之路也總算有了前進的方向,業內人士也開始逐漸摸清其應用市場。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量達50.7萬輛,純電動汽車40.9萬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9.8萬輛。這些應用市場直接帶動了激光焊接市場的增長。
據激光加工專委會預測,2020年鋰電設備的市場規模約為522-671億元,動力電池焊接用激光器的市場規模預計可達70-90億元。王又良呼吁業內同仁應密切關注鋰電池激光焊接市場。
上述的所有數據統計,都只是針對鈑金加工市場,而除此之外,在微電子、無油墨印刷、照明和顯示、光纖激光傳感器等應用市場,激光技術還有無限拓展的可能性。展望2018年中國激光產業發展,王又良認為,“隨著國家科技和戰略轉型,我們也應與時俱進,激光要與互聯網、自動化、智能化結合。新光源則將引領激光新應用,同時帶動激光智能高端裝備的量產形成規模化的應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