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3D打印已經不是新名詞,但對于制造業來說,還是一個萌芽的事物。
由于基礎工業的差距,目前我們對于3D打印的概念還停留在塑料制品、快速成型方面,但從歐洲的展會來說,3D打印已經開始站在了實際制造的門檻上。
4月份漢諾威工業展上,已經有一些專業的3D打印公司展示了金屬的3D打印技術,這次EMO展會上,DMG、通快、雷尼紹等公司都展出了其3D打印的機床。
通快公司:以激光加工見長
通快公司以激光加工見長,在激光切割和鈑金加工方面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EMO展上,通快突出了自己在激光方面的底蘊,下面是通快3D打印設備的操作畫面。
可以看到,首先是把一個零件分為很多層(slice),加工時先在工作臺上鋪一層金屬粉末,激光光路掃過這層的截面投影,將光路經過的金屬粉末“固化”,然后工作臺下沉一層,再鋪一層金屬粉末,用激光固化,這樣一層一層疊加,最后形成產品。
這種加工方式可以處理很多傳統機床難以加工的產品。比如雷尼紹展出了一個類似刺猬的產品,一個半球上有很多大約1mm直徑的金屬桿,伸向不同的方向。按照傳統的切削加工方式,可能是無法加工的,但對于3D打印來說,則十分簡單,而且加工原理也十分易于理解。
下面是通快展臺的一個葉輪。
盡管這個加工看起來很慢(我們通常認為3D打印慢,可能是受了塑料制品的影響,注塑機打一個產品只需要數分鐘,而3D打印一個產品,往往需要數個小時),但對于一些復雜零件來說,從毛坯到成品,要經歷數道工序,使用多種設備,并且還有刀具的損耗、切削液的污染、精細加工的時間,等等,其實所需要的時間和成本也不低。相比之下,3D打印的成本還是有優勢的。另外,在輕量化方面,3D打印也有傳統加工所不及之處。
通快把3D打印的成本和傳統加工方式做了一個對比。
雷尼紹:抓住時代變革風口
雷尼紹進入增材制作,有些出人意料,但也可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雷尼紹是一家老牌的檢測產品巨擘,而增材加工的一個難題就是精度問題,想來雷尼紹是在精度方面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抓住時代變革的風口進入一個新的領域,也是技術公司發展的一種必然吧。
雷尼紹的工程師展示了一個支架產品,據說是可以用于汽車,但由于英語水平有限,沒有就精度和強度等問題進行深入交流。
DMG:革自己的命
大概很少有DMG不涉足的機加工領域。增材制造作為一種新的成型技術,和傳統的切削方式完全是兩個思路,DMG也算是在革自己的命了。不禁讓人想到ARBURG,一家優秀的德國注塑機公司,也在注塑機行業中第一個推出了3D打印設備FreeFormer。
DMG激光加工的操作界面,已經和傳統CNC操作臺不同了。
DMG的設備在加工中。
總體來說,3D打印有加工便捷、輕量化、易于處理復雜形狀等特點,但多大程度上能夠替代傳統切削加工,也許還要看上十年的EMO展。
最后,來看個踢場子的家伙,如果這個產品表面粗糙一些,也許大家就會認為是個3D打印制品,但實際上,是GROB的設備加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