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9月10日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連續第16次向社會發布的“中國企業500強”名單顯示,近4年來中國企業500強中共有118家企業進出榜單,退榜企業基本上都處于傳統產業,其中黑色冶金、建筑業、煤炭采選業企業分別占15家、8家和7家;新進榜單企業不少是國家鼓勵加快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企業。
同時,2017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共實現凈利潤9728.87億元,與上年相比大幅增長了29.57%,扭轉了2015年以來連續兩年凈利潤負增長的趨勢。
產業結構調整持續深化
9月10日,在2017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上,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連續第16次向社會發布了“中國企業500強”名單。
數據顯示,2017中國企業500強實現營業收入64.0萬億元,較上年增長7.64%;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以下簡稱“凈利潤”)2.83萬億元,較上年增長3.18%;入圍門檻為283.11億元,較上年500強大幅提高39.65億元,提高幅度為自2002年發布中國企業500強以來最高。
同期,世界企業500強實現營業收入27.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0.27%;實現凈利潤1.52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92%。美國企業500強實現營業收入12.1萬億美元,同比增長0.51%;實現凈利潤0.89萬億美元,同比增長6.0%。
同時,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繼續深化、產業升級進展明顯。數據顯示,2017中國企業500強中制造業企業為245家,服務業企業為175家,較4年前制造業企業減少23家、服務業企業增加27家;2017中國企業500強中服務業企業占全部500強營業收入的42.67%、凈利潤的68.77%、資產總額的80.83%,較上年都有提升。
近4年來中國企業500強中共有118家企業進出榜單。退榜企業基本上處于傳統產業,其中黑色冶金、建筑業、煤炭采選業企業分別占15家、8家和7家;新進榜單企業不少是國家鼓勵加快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企業,其中互聯網服務、電力電氣設備制造、多元化投資、保險業、商業銀行、物流及供應鏈、多元化金融、風能與太陽能設備制造的企業分別為7家、6家、4家、4家、4家、4家、3家和3家。新經濟板塊增長強勁,京東、騰訊、阿里、百度、浪潮等代表性企業的排名和營業收入均有顯著提升。
同時,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營業收入連續5年超過制造業企業500強。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會長王忠禹認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落實到企業層面,非常重要的就是優化資產結構,提高資產運營效率,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讓消費者獲得更多的價值。
“現階段,我國產業結構體調整正在持續深化,大企業要著眼長遠,帶頭落實‘三去一降一補’,不能把化解過剩產能和處置僵尸企業當作簡單的短期任務,而是要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優化資產結構、加強技術改造結合起來。”王忠禹如是說。
在研發創新方面,2017中國企業500強(414家企業提供數據)共投入研發資金7359.3億元,同口徑同比增長了11.02%;合計擁有專利73.7萬件,其中發明專利22.9萬件。
制造業扭轉凈利潤負增長趨勢
數據顯示,2017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共實現營業收入28.25萬億元,與上年相比增長了6.54%,扭轉了制造業企業500強營業收入增速連續三年下滑的趨勢。入圍門檻為67.85億元,與上年相比提高了3.75億元,再次實現了入圍門檻的提升。
在盈利方面,2017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共實現凈利潤9728.87億元,與上年相比大幅增長了29.57%,一舉扭轉了2015年以來連續兩年凈利潤負增長的趨勢。
其中,有37家企業凈利潤為虧損,合計虧損615.49億元,虧損企業數量比上年顯著減少21家,虧損金額大幅減少934.59億元。從行業角度看,黑色冶金行業有11家企業虧損,虧損額為280.64億元,8家有色金屬企業虧損,合計虧損116.20億元,分別占全部凈利潤虧損企業虧損額的45.60%和18.88%。
在并購重組方面再度活躍,2017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中共有119家企業實施了并購重組,共完成并購重組878次,比上年增加了439次。其中46家國有制造企業實施了614次并購重組,占全部并購重組的69.93%。從行業角度看,水泥及玻璃制造和石化及煉焦并購重組分別為491次、85次,占全部并購重組的65.60%。這些都是產能過剩比較嚴重的行業,以并購重組促進去產能的政策顯然在上述兩個行業得以落實,取得了初步成效。
增強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闊過公司,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奮斗目標。數據顯示,入圍世界500強企業數量持續增加。2017世界企業500強中,中國企業共有115家入圍;內地企業105家,較上年凈增6家,入圍企業數量僅次于美國(132家),比排名第三的日本(51家)多出54家。國家電網、中石化、中石油在2017世界500強中分別名列第2、3、4名,分別有11家企業進入前50強,有20家企業進入前100強。大多數中國企業在世界500強中排名有明顯提升,中國五礦由去年的第323位大幅上升至120位,提升了203位;海航集團、京東、中國恒大排名上升均超過100位。
在通訊、互聯網、機械裝備、建筑、家電、化工等領域涌現出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世界500強中中國上榜企業的變化,呈現傳統行業企業明顯減少、新經濟及服務業企業顯著增加的現象。
過去五年間,中國有10多家企業從世界500強中退出,主要是煤炭、鋼鐵企業,如山西煤炭運銷集團有限公司、晉能集團、開灤集團、河南能源化工集團、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首鋼集團、鞍鋼集團公司、渤海鋼鐵集團、百聯集團等。
同時,中國也有更多企業入圍,主要集中在互聯網、消費品生產、保險、房地產等領域,比如互聯網領域的京東集團,消費品領域的美的集團、蘇寧云商,金融領域的安邦保險、新華人壽、陽光金控投資集團,房地產領域的恒大集團、大連萬達集團、萬科企業、碧桂園集團,以及多元化企業如恒力集團、廈門國貿控股集團、新疆廣匯實業等。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