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下一個富士康?大洋彼岸虎視眈眈。中國制造業近年來已經越來越多的力不從心,無論是“玻璃大王”曹德旺給中美制造業算的成本賬,還是娃哈哈、格力集團大佬對中國制造遭遇的生存困境直言不諱,都意味著為制造業減稅降費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刻不容緩。員工工資和原材料的大漲、人民幣升值、融資難和融資成本提高,中國制造業顯露出的處境已經相當嚴峻。
中國用工成本上升是一個老話題。說到企業用工成本,社保制度則是繞不過去的。目前的養老與醫療社保模式,折中了純現收現支與純個人積累模式。本質上更像是流向上一代的代際財富再分配。營商成本居高不下,是中國商品成本越來越高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營商成本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中國經濟基礎領域,仍然充斥著各種壟斷權力分肥,以及伴隨壟斷盤剝的低效率,這些成本最后都流入了最終的銷售環節,讓消費者埋單。
制造業的轉移像水流一樣,永遠會流向成本更低的地方。那些出走東莞的企業有的去了東南亞,有的可能踏上了美利堅。做制造業賺不到錢,大量的貨幣就會拋棄實體經濟而轉向資本品,這又推高了制造業的成本,降低了制造業的利潤,這是一個自我強化的泡沫化的循環。一個實體經濟萎縮的經濟體,要維持之前的增長,泡沫化是最簡便的選擇,投資帶來的資產泡沫可以維持紙面上的增長,然而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泡沫破裂后,這個經濟體將在“失去的10年、20年”中苦苦煎熬。
對于制造企業目前面對的難題,相關領導在最近的一次會議上提到,B2B電商正發揮互聯網高效連接的功能,實現上下游供需的高效對接,幫助企業化解產能過剩、流通成本高、有效供給不足等問題,發展B2B電子商務已成為傳統工業企業轉型的重要途徑之一。他還特別提到,一呼百應等綜合B2B電商,將原材料的供應商與采購商通過平臺直接對接,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下游采購商的成本。
一呼百應的核心優勢在于,利用SaaS、B2B交易平臺和供應鏈金融作杠桿,打通企業產品上下游生態鏈,助力中小企業實現采購管理信息化。一呼百應創新“交易+SaaS+供應鏈金融”模式,通過精準的大數據推送匹配服務,為中小企業提供備選供應商、供應鏈信息匹配、在線交易與供應鏈金融等服務,同時為企業建立數據資產,積累采購信貸指數。在需要的時候,企業可以向平臺申請貸款服務,解決資金周轉等金融問題,直擊中小制造企業痛點。
一呼百應董事長戴森表示,大數據應用是平臺未來發展的重點之一。平臺擁有670多萬的用戶以及海量的交易數據作為基礎,在建立行業價格指數、信貸指數等樣本更具參考性,為整個B2B行業乃至國內制造業提供發展指引和數據支持。
B2B電商是市場發展大潮下的產物,互聯網必須與實體經濟相互結合,才能彰顯其存在的意義,說到底,互聯網其實就是實體經濟升級轉型的一個工具。所以B2B電商,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一個聯系和交易的平臺,在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采購成本方面應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新型的B2B電商將會朝著完善交易生態平臺、提供大數據服務,以及構建供應鏈金融等方向繼續推進,為實體經濟發展助力。
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活躍的市場。要完成真正意義上的制造業新生,必須直面過剩產能的陣痛、減稅降費的割肉讓利、重塑營商環境的自我革命,直至那些“搬家”的富士康升級回歸。
【關于一呼百應】
一呼百應成立于2005年,是專注于解決制造業企業產品生產環節,幫助企業降低企業采購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的大型供應鏈原材料采購交易服務平臺。無論企業生產什么產品,在一呼百應都可以找到所需的成品、半成品、原料、配件、機械等供應鏈產品和優質供應商。

企業采購,上一呼百應!
與阿里巴巴、京東等傳統電商平臺著重幫助企業把產品銷售出去不同的是,一呼百應側重解決企業產品生產原材料采購問題,幫助企業把一個產品生產出來。其90%的用戶都是生產制造企業,目前有670多萬家生產制造企業會員在用一呼百應管理企業采購,每年企業采購訂單600多億元。據ALEXA和艾瑞咨詢等第三方權威機構數據排名顯示,在中小企業服務數量和規模上,一呼百應是僅次于阿里巴巴的B2B平臺,在中小企業供應鏈技術研發和市場服務領域保持領先地位。
一呼百應在生產制造業工業大數據方面做了多年的技術研究和積累,平臺擁有670多萬的用戶以及海量的交易數據,為全球生產制造業提供制造業大數據指數、大數據供應鏈金融等服務,將逐步形成以大數據為基礎構建B2B生態圈。
成立12年,一呼百應憑借創新的平臺模式、奮戰多年所取得的成績,受到各界的關注,在2016年成功當選“亞太區高科技高成長500強”,并獲得“2016年中國B2B行業百強”、“廣州市科技小巨人”、“瞪羚企業”、“國家電子商務示范企業”、“年度最具影響力電商企業”等殊榮,已成為國內生產制造業B2B電商平臺的標桿代表。
企業使命: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