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近日,《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印發,《中國制造2025》的“1+X”規劃體系全部發布。這標志著“中國制造2025”頂層設計基本完成,11個配套實施指南已經全部發布,全面轉入實施階段。隨著中國制造頂層設計完成,中國制造業是否能迎來“彎道超車”新機遇?在本期內容里,激光君陪您一起尋找答案……
中國制造已有“路線圖”
讓中國變為制造業強國,早已不再是一句口號。2月11日,央視播出《感受中國制造》系列節目,講述中國制造在各個領域的推進。顯然,中國制造轉入實施階段。而這次的《中國制造2025》“1+X”規劃,是具體實施的指導。
節目第一站,央視記者走進國內知名白色家電品牌互聯工廠,探究智能制造、個性化定制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舉措的新進展。
“1”是指《中國制造2025》,“X”包括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業強基、智能制造、綠色制造、高端裝備創新等5大工程實施指南,發展服務型制造和裝備制造業質量品牌2個專項行動指南,及新材料、信息產業、醫藥工業和制造業人才4個發展規劃指南。
華工激光率先駛入中國“智”造快車道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其中更是把智能制造作為了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技術深度融合主攻方向。一直以來,激光制造緊密結合自動化、智能化,扛起了智能制造的大旗。
華工激光的宣傳片《激光,改變世界的力量》中就呈現了大規模激光自動化集成的場景
“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華工激光不斷技術積累,在器件、裝備及應用等方面持續創新,致力于在智能制造背景下提供激光全產業鏈解決方案,為推動《中國制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實現率先實現突破,促進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實現制造強國目標而不懈奮斗!
白色家電
“ 為迎接傳統產業的不斷創新與升級,華工激光與美的、格力等國內家電企業開展深度合作,運用當下最先進的激光打標技術對“空調標簽產品線”進行自動化改造,將原有塑料標簽整體換成激光標記,加工方式由傳統的人工貼標改為激光自動打碼,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也更加環保,在布局“智能制造”的戰略上邁出重要一步……
”
生產自動化并不只是單純的用機器替代人工操作,而是更多的將智能化技術、信息化技術和自動化技術整合成一條生產線。
汽車制造
無論是德國提出的工業4.0,還是“中國制造2025”計劃,智能制造都是核心,而大功率激光切割、自動化焊接,以及用激光給汽車白車身做焊接等,恰恰是華工激光的專長。
華工激光圍繞客戶需求攻關自動化激光產線,與世界500強企業達成合作;公司憑借“汽車制造中的高品質高效率激光焊接、切割關鍵工藝及成套裝備”榮獲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華工激光白車身激光焊接應用在上海通用武漢工廠的生產線上。
安賽樂-米塔爾中國工廠竣工投產,該項目一期主要的切割、焊接設備來自華工法利萊。
工程機械
工程機械制造業作為高新技術產業化在推動整個社會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各大生產商紛紛采取專業化生產,“單品種,大批量”已成為很多500強企業生產方式的新特色。華工激光與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工程機械企業展開合作,推出一系列全自動切管、激光切割、等離子切割設備,極大地促進了機械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日用消費
你能想象到發個朋友圈的功夫一大箱瓶蓋已經賦碼完成了嗎?這就是華工激光提供的智能制造生產線,實現從生產工單導入、瓶蓋整理、激光在線賦碼、滿瓶檢測、標簽檢測、自動剔除不良品等功能。“智能制造生產線”的在線賦碼速度通過技術提升,由過去行業內的800個/分鐘提高到3600個/分鐘。
這條生產線智能化的最大亮點在于可實施智慧監管、遠程操控。華工激光先后為西門子、蒙牛、安利、古井、明一、達利等客戶提供智能制造解決方案,積極服務上下游產業鏈實現智能制造、智慧監管、物聯世界。
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深入實施,華工激光將依托“激光+”行動計劃,努力踐行“中國制造2025”頂層設計和戰略,以嶄新姿態擁抱激光產業黃金十年,為制造的更高榮耀,持續為客戶提供領先的激光技術與服務,引領中國“智”造澎湃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