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李驍軍,上海飛博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2016年11月28日,專注于光纖激光技術研發的上海飛博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舉行了隆重的喬遷慶典,正式入駐位于招賢路655號的嘉定高科園區智能制造創業中心。公司的廠房面積由先前的800多平米擴充至3400多平米。在這個值得銘記的里程碑日,飛博激光的創始人暨總經理李驍軍接受了媒體采訪,聊起了創業四年的一些心路歷程,以及公司未來的發展藍圖等話題。
▲李驍軍,飛博激光創始人暨總經理
2012年,在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和嘉定工業區的大力支持下,“飛博激光”正式成立。談起與上海光機所的戰略合作時,李驍軍表示,光機所在激光器科研方面具有很強的實力,但缺乏產品化平臺;而飛博十分注重產業化,并且擁有豐富的工程應用經驗,雙方當時相惜相助,從而開啟了這段雙贏的合作之旅。通過產學研結合,不斷推陳出新,使多項技術居國內前列,部分產品甚至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在四年多的發展進程中,公司的產品線不斷完善,共開發出3大系列20余種激光設備,被廣泛應用于先進制造、醫療美容、國防科研等領域。
“公司剛成立時,我們便已擁有一定的產業化基礎。事實上,由上海光機所研發的中國首臺激光器誕生的時間僅僅比世界上第一臺激光器晚了一年,從技術和科研角度看,我們始終是處于全球領先地位的。然而,在高端產品的市場化領域,我們和國外還是有明顯差距。因而,我當時的強烈想法便是:一定要力爭打破國外的技術壁壘,依靠自己的技術實力,研發出適合中國國情的高品質激光產品,走出‘模仿’和‘再制造’的路線、以全球化戰略視野,打造更多的原創產品和技術,為中國的激光產業貢獻力量”。李驍軍的言談中無不透露著一股強烈的企業家情懷。
秉持差異化和原創性的企業戰略
公司創立伊始,李驍軍便為飛博激光定下了卓有成效的發展藍圖,以短脈沖和連續激光器為核心方向,在此基礎上秉持走“技術差異化”和“產品差異化”的戰略路線,實現產品性能指標的差異化,更好地服務新市場和新應用,提升產品的技術附加值。在四年時間內,在他的帶領下,公司研發團隊陸續開發出了MARS 中功率連續光纖激光器、PLUTO 大脈沖能量光纖激光器、VENUS 亞納秒脈沖光纖激光器、URANUS MOPA光纖激光器等產品,其中包括2μm、亞納秒和線偏等高端型光纖激光器,在細分市場領先國際水平。這些產品也被廣泛應用于工業、高分子材料加工、醫療、3D打印等技術領域。
▲飛博激光的2μm光纖激光器被廣泛應用于醫療手術,非金屬材料的焊接和切割等領域
“過去在電子元器件等精加工領域,激光器和設備幾乎都依賴于進口。而如今,我們公司已推出了一款能夠完全替代國外進口產品的新型激光器。包括臺灣、日本、韓國等在內的客戶都紛紛采用了我們的激光光源。飛博20%-30%的銷售業務來自海外市場。”
“作為光纖激光器的領先制造商,飛博始終緊跟全球前沿技術趨勢,以原創性、差異化為宗旨,不斷研發高新產品。我們每年在研發領域投入的資金高達1000多萬人民幣。對于一家企業而言,真正立命的還是在于做原創的產品,做具有革新意義的產品。”李驍軍說道。
光纖激光器:全球激光技術的發展趨勢
近兩年來,光纖激光器技術在市場應用中逐步取代了更多傳統的激光器加工方式,其在工業激光應用領域的表現尤為強勢,2020年有望達到19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在李驍軍看來,國內光纖激光器產業的發展現狀未來和趨勢又是怎樣的呢?
“我覺得近幾年來,光纖激光器在中國整體的產業化布局得到了長足的進展。尤其是在材料和元器件方面,許多廠商逐漸走向成熟,開始擁有核心工藝和技術。相信在未來2-3年內,便有望實現國產化目標。光纖激光器憑借其自身所具有的眾多技術和性能優勢,如優異的電光轉換效率、光束質量、集成性、維護要求低等,其未來的應用領域必定會越來越廣。”
同時,他又列舉了一些數據:“當前,整個激光器市場每年的復合增長率(CAGR)為7%,而光纖激光器的CAGR則超過了25%。可以預見,這種激光器類型將代表全球激光技術的發展方向和趨勢。此外,從價格層面來看,十多年前,一臺光纖激光器的價格高達100萬人民幣,而現在已經下降到20-30萬。但這里必須指出,成本的降低絕非意味打價格戰,更不代表產品的品質會下降。事實上,這也是走產業化和規模化非常重要的一環,今后,我相信中國的低、中、高產品端的激光企業都會有良好的發展空間。”
那么,在這一技術領域頗具建樹的飛博又會有哪些新的布局?“我們公司不斷提升光纖激光器的功率,飛博專注于做激光發生器。首先要解決的便是系統設計問題。整機設計具有很高的技術含量,這是作為激光器制造商需要攻克的關鍵問題。整機性能究竟是由哪些重要因素決定的呢?一個是系統設計,另外一個就是是關鍵器件——這是最終決定產品性能的核心點。目前,飛博從整機設計到關鍵器件已經完全實現自主研發和生產,未來便是朝著更大規模的量產目標持續挺進。”
此外,李驍軍表示,未來先進激光制造技術的重點發展方向是高功率、高光束質量、高智能化,而光纖激光器的市場份額將以高功率材料加工領域為主要增長來源。“目前,就飛博光纖激光器的工業應用來看,切割還是占據最高的比例。但我們也會更關注焊接,尤其是復合焊接所需的新型材料的焊接——如新能源汽車所使用的鋁美合金、碳纖維等材料。另外增材制造也是當下的熱點,包括激光熔覆、激光3D打印等在內的技術都是日后需持續關注的市場。同時,我們也非常注重開發新的產品應用市場,例如,我認為2μm光纖激光器在精密加工及醫療等領域還會有更大的發展潛力。而汽車行業也是飛博一個核心戰略市場,我們正與越來越多的汽車配件和整車廠商在焊接應用領域攜手開發各種合作項目。”
▲飛博的激光器在激光切割、激光3D打印領域均有廣泛的應用
飛高博遠 持續前行
當談到未來的發展規劃時,李驍軍充滿信心地說道:“這次喬遷新址,我們的廠房面積翻了四倍多,接下去3-6個月,公司將投資1000多萬用于產能擴張,在現今基礎上再提升3倍的產能規模。我們的目標是繼續搶占中高功率市場,就光纖激光器的應用層面來看,力爭做國內領軍企業。就新品和技術研發方面而言,我們將攜手更多的本地和外地企業共同拓展產品的應用領域。今年,飛博的銷售額超過6000萬人民幣,而在我們初成立的2012年,年營收額是220萬。未來3年,我們定下的銷售目標是實現100%以上的年復合增長率,增強橫向與縱向產業聯合。可以說,公司目前已離開孵化器階段,全面進入新一輪的快速成長和拓展期。”
同時,他欣喜地表示,中國激光市場目前在全球范圍的占有率穩步上升,今年達到新高,激光工業應用份額從去年的27%躍升到35%。許多下游設備廠商呈現的新趨勢是:從原來生產裝備用于國內到如今大步進軍海外。在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等規劃背景下,中國制造從最初的粗加工演變到精加工,再發展到強大的裝備出口制造業,最終向中國“創造”和“智造”的飛躍,這是毋庸置疑的趨勢。
最后,李驍軍指出,在高功率光纖激光器方面,飛博公司已經實現了多項突破。未來在醫療市場,他們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產品發展。持續秉持“專業、專注、專精”的理念,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做一家真正有情懷、社會使命感、遠見力和創新力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