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今日要聞
3D打印應用于大批量生產或將成為可能
星之球科技 來源:中國3D打印網2016-10-11
我要評論(0 )
2016年迎來美國工業制造3D打印革命,3D打印將應用于大批量生產?這是一個3D打印領域里面最為核心的問題。一旦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意味著目前的3D打印市場體量將增加幾個...
2016年迎來美國工業制造3D打印革命,3D打印將應用于大批量生產?這是一個3D打印領域里面最為核心的問題。一旦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意味著目前的3D打印市場體量將增加幾個數量級,達到數千億甚至上萬億元。
兩年前,也就是2014年,PwC(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發表了第一份“顛覆式創新對制造業的影響調查”,從調查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的制造商是怎樣在企業運營里應用3D打印的。2016年,普華永道用同一份調查問卷進行二次調查,并將結果和2014年對比。對于未來3D打印技術的發展,這份調查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將最新調查結果和兩年前對比,我們發現制造商對3D打印技術的應用有一些有趣變化,其中包括:
更多實際應用,更少實驗測試。對比兩年前,應用3D打印技術的制造商數量大致均等(占三分之二),但在采用3D打印來制作產品原型和制造成品的制造商比例從兩年前的35%上升到現在的51%。與此同時,還在處于實驗研究階段的制造商有所下降(17%比兩年前的29%);
將3D打印應用于大批量生產的期望越來越高。對比兩年前的38%,越來越多的制造商(52%)期望在接下來的三到五年內應用3D打印于批量生產。而認為3D打印會應用于小眾專業化產品的比例已從兩年前的74%下降至67%。
3D打印技術可能擾亂生產供應鏈,威脅知識產權。關于3D打印給制造業帶來的最主要影響的問題,認為3D打印會導致生產供應鏈重建以及威脅知識產權的制造商數量均等,都是22%。另外18%認為,3D打印技術有可能改變和消費者的協作模式。兩年前,制造商唯一擔憂的是3D打印技術可能擾亂生產供應鏈。
從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的調查問卷來看,我們從以下7個方面來說明3D打印對美國制造業的影響:
1. 超過三分之二的美國制造商在應用3D打印技術:主要用于制作原型。
71.1%的美國制造商正在應用3D打印技術,比例略高于2014年的67%。但如果我們認真探討技術是如何應用的話,我們可以觀察到一些重要變化。對比 兩年前,更多的制造商將3D打印技術應用于樣機研究(31.4%)、終端產品生產(6.6%)或兩者結合(13.2%);而只是處于實驗研發階段的制造商比例有所降低(17.4%)。而在兩年前,28.9%的受訪者認為,3D打印技術正處于尚未成熟的階段。
2. 3D打印技術將更廣泛應用于大批量生產
如今有42%的受訪者相信,在未來的三到五年,3D打印技術很有可能應用于大批量生產,對比兩年前的38%,比例有所上升。盡管從兩年的前的75%下滑到了67%,還是有很多受訪者認為3D打印會主要應用于小批量生產。
3. 大多數制造商相信3D打印將更多用于售后市場,而非新研發的產品
對于3D打印技術是否會用于售后市場的觀點,支持和反對的受訪者人數大致均等。有過半的美國制造商(52.8%)認為,在接下來的三到五年,3D打印技術將更多用于售后產品,對比兩年前的57%,比例有所降低
4. 3D打印是否適用于過時的產品生產
64%的受訪者預計,在接下來的三到五年,3D打印將應用于生產舊的、過時產品。對比2014年的70%,比例有所下降。
5. 大多數受訪者認為會有更多的美國制造商采用3D打印技術
報告較早前提到,調查中有三分之二的美國制造商已經在應用3D打印技術(如原型設計、成品生產和實驗階段)。但是,當問到接下來三到五年,會不會有過半的美國同行采用3D打印技術,只有56%的受訪者的答案是肯定的。兩年前,有63%的受訪者認為在未來三個五年至少有一半的美國制造商會采用3D打印技術。
6. 生產成本和產品質量成為最大障礙
大多數受訪者認為應用3D打印最大的障礙是成本和專業人才缺乏(分別為41.3%和42.1%),接下來是成品的不確定性(33.1%)以及打印速度慢(25.6%)。
有趣的是,2014年的調查結果顯示,47%的受訪者認為成品質量才是影響3D打印應用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專業人才缺乏,然后才是成產成本。
7. 供應鏈重組和威脅知識產權是3D打印帶來的最大影響
當被問到3D打印對制造業帶來的最大影響,大部分受訪者認為是供應鏈重組和對知識產權的威脅(兩者都是22%),這也是2014年調查中兩個備受關注的因素。然而在2014年的調查中,這兩者的比例更高(分別達到了30%和28%)。
值得注意的是,對比兩年前,美國制造商注意到了更多的3D打印對制造業的影響,包括:與消費者協作模式的改變,對運輸和物流需求的減少,以及該領域人才的匱乏。
報告里最后總結了一些有待深入探討的問題。不管是慢慢摸索3D打印技術,還是野心勃勃地擴張3D打印市場,對于一家公司而言,這些問題都是很有參考價值的。希望以下問題能對我們中國的3D打印企業有所啟發。
“3D打印技術自我評估”的問題包括:
3D打印技術是如何成為貴公司研究與開發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比例快速成型)?
3D打印技術能改善貴公司通過傳統工藝生產的產品的性能嗎?
貴公司有沒有任何新研制的3D打印產品可以部分(甚至全部)幫助你們更快進入市場,或者幫助實現更大的定制化空間?
貴公司的生產線和3D打印技術匹配嗎?貴公司需要哪種3D打印技術?
利用3D打印技術代替哪一項傳統制造工藝(噴射造型法、鑄造、減材制造、機械加工、銑削和研磨)以及哪一個部門(研發部門、測試部門和定制生產部門)最具經濟吸引力?
“混搭”(如將3D打印技術和傳統的減材制造結合)蘊含的機遇是什么?
現階段的3D打印技術經濟上可行嗎?有沒有考慮過在購買或租賃工業3D打印機之前先試用桌面型打印機?
是否評估過貴公司應用3D打印技術的局限性(如單個產品使用不同材料的技術局限、流程質量、流程速度、原材料有效性和定價、合適的人才)?貴公司是否已制定3D打印技術應用或解決局限性方案?
貴公司是否已經有啟動3D打印項目的人才和資源?有沒有可能將這項技術外包給第三方專業服務公司?
貴公司是否已物色好最佳供應商來幫助貴公司引入3D打印技術?
3D打印技術是否能幫助貴公司定做產品,或根據模型大批量生產產品?
3D打印技術有沒有可能幫助貴公司實現多樣化產品生產,以及競標其他項目?
貴公司能否利用快速發展的全球3D打印網絡簡化生產供應鏈?
有沒有可能通過收購、合資或其他企業合并方式“買進”3D打印技術,來獲得相關專業技術(而不需要內部開發)?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0 條相關評論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服務與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