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家人和朋友眼中,他是一個喜歡“折騰”的人,“折騰”了10多年,武漢暢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蘇革烈,在激光設備領域“折騰”出了大名堂,公司生產的激光設備賣到40多個國家,去年銷售收入近4000萬元,今年有望翻番。
讓普通人也能享受“激光福利”
1970年出生的蘇革烈,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里長大,父母希望他安分地讀書、工作、生活,但他偏喜歡“折騰”。中專畢業后,蘇革烈“折騰”了十多年,當兵、擺攤、在深圳打工、開網吧、做職業經理人。
2005年,蘇革烈借來20萬元,又找來朋友合伙,5個人創辦了武漢暢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主要做激光設備的生產、激光應用技術的研發與推廣。蘇革烈曾在光谷一家激光公司做過管理工作,熟悉激光的生產銷售流程。那個時候在很多人眼里,激光還是一項神秘的高科技,而蘇革烈的創業理想,就是讓高新技術平民化,讓普通人也能享受激光帶來的便利、福利。
把激光設備賣到40多個國家
剛剛創業時,“租借的100多平方米的廠房,破破爛爛,遇到大雨天,廠房里積水有膝蓋深。”蘇革烈說,條件很差,開業前兩個月,一單生意都沒有。
但蘇革烈沒有放棄,他們根據市場需求對產品進行創新、升級,利用國內首創的雙頭激光雕花切割設備,在國內輕紡行業打響了名頭,同時公司積極開拓國外市場。到2007年,暢新科技發展公司的產品已經賣到40多個國家。
然而,2008年金融風暴席卷全球,外銷產品嚴重滯銷,國內銷路也受到極大的影響,資金鏈斷裂,公司面臨破產。蘇革烈選擇了迎難而上,公司第一時間作出重大調整,轉移銷售重心,全力開發國內市場。憑借合理的價格、可靠的質量、周到的售后服務,2009年公司銷售額不降反升,業績翻番。
新產品將填補國內空白
如今,暢新科技發展公司的客戶遍布世界各地,去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近4000萬元,今年預計增長一倍。他們開發生產的激光加工設備有激光打標機、激光雕刻機、激光切割機、激光噴花機等,產品領域涉及服裝、皮革、工藝廣告、五金汽配、玻璃等幾十個行業,其中很多都與老百姓生活相關,蘇革烈讓高新技術平民化的理想變成了現實。“國產的汽車坐墊,大約有九成是我們公司出產的激光設備加工的。”蘇革烈說起這些,有著如愿以償的滿足。
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暢新科技發展公司擁有40多項專利,蘇革烈說,公司正在開發兩種新產品,其中一項是紅外激光器,如果成功,將填補國內空白。
在蘇革烈看來,中國是激光設備的生產大國,但有一些核心技術,仍被國外發達國家掌握,這制約了激光技術在國內一些領域的發展。“我們希望能擁有更多的自主技術。”蘇革烈說,讓國內企業能用上物美價廉的高新激光設備。
做自己熟悉的東西
武漢市創業天使導師、武漢市同心夢想菁桐創咖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執委會主席鄭明
蘇革烈從自己熟悉的激光行業切入來創業,印證了“不熟不做”的商訓,成功創業者的絕大多數都是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創業成功的。
大多數初創業者都有過陷入絕境的時候,而成功與不成功的創業者的區別在于,是否具有絕地反彈的能力,有些時候,創業者的情商修煉有時比技術能力的修煉更重要。
愛折騰,愛創新,這些成功創業者的特征在蘇革烈的身上得到充分體現。
當然,武漢的激光企業聚集度高,暢新科技是其中一個小兄弟,要想在激光行業站住腳并發展下去,企業須要在產品和技術上深入,做得更專更深。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