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控中心計算機系統如同人的大腦,掌控著整個任務周期的數據發送、接收和處理工作。”中國電科測控中心計算機系統項目總師陳濟民介紹,此次任務中,該系統首次實現了全國產化,特別是用國產化麒麟linux操作系統替代了微軟windows系統,并解決了應用軟件的兼容問題。
記者了解到,過去我國航天任務所有中心機系統都是依靠外國品牌設備組建。“就像別人的大腦掌控著我們的每一個行為動作。系統中每一個升級和改造,都要受外國技術發展進度和對我國技術開放的程度的制約。”陳濟民表示,不能自主掌控系統開發的進度和狀態,是我國載人航天發展面臨的絆腳石。
2012年,中國電科接到了海南發射場計算機及顯示系統的承建任務。在有限時間內,項目團隊充分掌握了相應國產化設備的各種參數指標,開展了大量分析試驗,編制了國產化設備匯編。該匯編提高了后續攻關的效率,后來成為更多單位在國產化建設中的參考指南。經過攻堅克難,項目團隊解決了系統與應用軟件的兼容性等問題,最終讓全國產設備達到了進口設備的性能水平。
“全國產化設備的全面應用,從基礎上徹底告別了依靠外國設備、技術為我國航天服務的歷史,可以有效解決進口設備帶來的一系列安全隱患,使得我們的系統能夠完全自主可控地管理和應用,為載人航天等任務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務。”陳濟民說。
此次任務中,中國電科還為測控系統大屏顯示分系統首次配上了激光光源。大屏顯示分系統是各類數據和圖像的展示窗口。如果說計算機系統是“大腦”,它就如同“眼睛”。陳濟民介紹說,以往投影機是用燈泡作為光源發射裝置,雖然穩妥,但燈泡的最佳使用周期不到1000小時。而激光光源的生命周期長達5萬小時。此外,激光光源比燈泡色域寬、飽和度更高、顯示畫面也更加艷麗,可提升任務期間指揮大廳內數據和影像的顯示效果。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