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市場研究
中國打造四大再制造集群:臨港以激光為中心
星之球激光 來源:光學期刊網2015-11-19
我要評論(0 )
據了解,再制造在歐美發達國家已形成巨大的產業,2005年全球再制造業產值已超過1000億美元,美國的再制造產業規模最大,達到
據了解,再制造在歐美發達國家已形成巨大的產業,2005年全球再制造業產值已超過1000億美元,美國的再制造產業規模最大,達到750億美元,其中汽車和工程機械再制造占2/3以上。
目前,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后,對資源環境的消耗很大,發展再制造產業,有利于節約資源,減少能源消耗;有利于減少污染,保護環境;有利于降低產品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國家已在政策法規、擴大示范、加強監管、創新研發等方面拓展完善,加大力度。
在歐美國家再制造產業發展史中,美國在美墨西邊境,歐洲在中東歐,英國在伯明翰周邊地區均自發形成了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相對集中的地區。與發達國家零部件再制造產業發展規律一樣,我國零部件再制造行業的集聚發展將成趨勢。抱團集聚發展有助于專業化回收、拆解、清洗、再制造和公共平臺的建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分擔單一企業壓力,促進企業規范化發展。
國家發改委正在推進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建設。目前已經批復建設湖南長沙、江蘇張家港,上海臨港再制造產業基地也有望于今年獲得正式批復。其中,張家港與臨港基地建設取得了較快發展,當地政府對再制造產業非常重視,承擔了相應責任全面鋪開再制造產業服務的公共平臺建設、政策支持等方面工作。目前位于長三角、珠三角地帶的再制造產業基地發展比較穩定。2015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汽車再制造分會配合北京市政府在“津京冀”推動再制造產業的發展,建設“津京冀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目前申請工作正在籌備,一旦申請通過,京津冀地區會成為全國第4個再制造產業基地。
臨港獲批建設國家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
國家發改委3月6日正式復函上海市發改委,原則同意上海臨港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實施方案。國家發改委在復函中要求,要把推進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建設作為實現再制造產業化、規模化、規范化發展的重要措施,實現區域資源整合,發揮帶動示范作用,促進我國再制造產業形成規模。要引導企業相對集中集聚發展,加快完善有利于再制造產業發展的逆向回收物流體系,推動骨干再制造企業發展壯大,立足上海實際發展再制造服務業;著力完善再制造技術研發、公共服務平臺,促進資源共享,積極借鑒、轉化上海自貿區的成功經驗,以改革創新精神,探索再制造產業發展的制度保障。
按照國家部委的批復要求,上海臨港定位于建設國際領先的高端再制造產業集聚區,正在積極加快項目招商與公共平臺建設。目前,臨港再制造基地已引進卡特彼勒、大陸激光、天物高盛、臨仕激光、四惠、亞有等國內外知名工程機械、汽車關鍵零部件再制造企業和激光再制造技術服務企業。再制造檢測中心、技術研發中心(院士專家服務中心)、人才實訓基地、展示中心、集中清洗中心、數據中心等公共平臺建設也陸續啟動。
根據規劃,到2018年,臨港再制造基地將基本建成公共服務平臺,引進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再制造企業,構建較完善的再制造產業鏈,初步形成產業集聚,積極發揮示范效應。
臨港或將形成企業集群
再制造業集技術、資本、勞動密集于一體。“不僅有利于增加就業機會,而且還將吸引越來越多的高級技術工人到浦東就業,有效推動浦東的勞動力結構的轉變和產業升級。”浦東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為了實現臨港再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浦東經信委作為業務主管部門特別注意從頂層設計的角度,考慮對臨港再制造業發展的長效推動。此次配合國家再制造示范基地的建設,首要一點就是實現了“再制造”工商注冊的重大突破——上海市工商局允許本市符合條件的再制造企業在企業名稱和經營范圍中使用“再制造”字樣。
據統計,截至2013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約為1.37億輛,按照發達國家5-7%的報廢率計算,我國報廢回收量年約900萬輛;而當年我國廢舊汽車實際回收量僅為120萬輛,回收率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
未來,臨港再制造公司作為臨港再制造示范基地的建設運營主體,將規劃建立一個原料回收集散中心,解決再制造企業“吃不飽”的問題。由此,將形成一個再制造企業集群,并衍生發展出各類與之相配套的再制造專業服務項目。
目前,臨港再制造示范基地正在穩步推進,包括再制造檢測中心(國家再制造機械產品檢驗鑒定重點實驗室)、技術研發中心、人才實訓基地、信息數據中心、產品展示中心等一批再制造業公共平臺建設,以期提供全產業鏈式的專業服務,逐步形成“企業集群、產業集聚”發展態勢。
專家認為,隨著“再制造”工商注冊政策瓶頸的突破,對于依法成立、專門從事再制造專業修復的“第三方再制造企業”而言,國內發動機、變速箱再制造產品仍需原廠授權,造成核心再制造封閉發展的問題也將有望得到解決。
目前,臨港再制造示范基地已經和戴姆勒奔馳集團簽署再制造項目合作意向書,一批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再制造項目正在逐步落地。田富鈦說:“再制造工商注冊這一政策性的突破,是自貿區建設推動上海再制造‘先行先試’的一次機遇,對我國再制造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激光成再制造核心技術
2015激光加工與智能(再)制造技術論壇近日在臨港舉行,上海臨港國家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技術研發中心同期揭牌成立。從論壇上獲悉,今年全國再制造產值將達到500億元,上海則有望突破50億元,臨港再制造基地技術研發中心的成立將進一步推動上海再制造產業的發展。
據介紹,上海臨港國家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技術研發中心由臨港再制造產業園與上海臨仕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主要從事激光加工技術的研發、應用和推廣工作。
上海臨港再制造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田富鈦表示,該中心將致力于再制造關鍵技術的研發,“比如激光清洗、表面工程修復等。這些都是再制造領域中迫切需要的,但還有待于完善突破以及產業化的環節”。
據了解,臨仕激光目前已具備激光焊接、激光熔覆、激光清洗、激光切割、激光表面硬化處理等激光加工技術的研發和生產能力,這些技術系再制造技術的典型代表。
臨仕激光總經理孫俊峰表示,以激光熔覆為例,通過利用高能密度的激光束,可以瞬間將被加工件廢舊部件的表面微熔,同時使零件表面或與激光束同步送達的合金粉末完全熔化,獲得耐磨、耐腐蝕、耐高溫的致密覆層,由此獲得的激光再制造產品在性能和質量上甚至超過新品。
臨港再制造基地技術研發中心將主要將主要從事激光加工技術的研發、應用和推廣工作。
臨港再制造基地技術研發中心成立后,將推動實現臨仕激光與產業區內外企業的全方位對接,更好地研發解決方案、推廣前沿技術。
據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是臨港再制造園區的一大特色,并在臨港再制造公司組織編制的《上海臨港國家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園區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實施方案》中被著重突出。
臨港管委會經貿辦副主任俞時新對此表示,未來臨港將發揮國家再制造產業示范園區和上海自貿區的政策創新優勢,開展政策先行先試,通過建設一流的公共服務平臺,解決再制造原料、產品質量保障等瓶頸問題,為我國再制造產業探索一條符合中國特色的路徑。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0 條相關評論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服務與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