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中國創新技術、產品與服務成果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16日在深圳會展中心開幕。記者在展會上看到,中國科研機構在圖像傳感器與顯示屏技術上取得了長足進步,將對工業自動化、照相設備、電視等產業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的展區,記者看到了一批國內自主研發的高端CMOS圖像傳感器,其中一塊像素達到約1.5億的CMOS圖像傳感器成為高交會的亮點。
“這塊尺寸為168毫米×28毫米的圖像傳感器GMAX3005是目前世界上感光面積最大、分辨率最高的CMOS圖傳感器,多項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王欣洋研究員自豪地說。
此次的成功研發打破了中國不具備高分辨率和高靈敏度CMOS圖像傳感器研發能力的窘境。
圖像傳感器是成像設備的核心元件,它能將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其光電性能決定了成像設備的畫質。隨著技術的發展,CMOS圖像傳感器已廣泛應用于數碼相機、高端工業、醫療和科研應用中,成為主流的成像技術。
對于圖像傳感器的產業化,王欣洋說:“我們的產品在專業應用領域有廣泛的市場前景。比如,在工業自動化技術領域,高分辨率的圖像傳感器可以被用來做工業監測與機器人的視覺元件。在監控、醫療成像、生物及通用科學等領域,也都需要專業級的圖像傳感器來拍攝圖像。”
王欣洋還透露,“下個月,我們將發布中國第一片面向135相機的全畫幅CMOS圖像傳感器,像素數達到約兩千萬。有了這塊圖像傳感器,中國相機廠商將有能力研發自己的數碼單反相機。”
此外,在本屆高交會上,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還展出了一臺100英寸的激光電視機的工程樣機,代表中國在下一代圖像顯示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
現在的主流顯示器是液晶顯示屏,但是未來消費者需要大尺寸、大色域、高畫質的顯示屏,獲得真實感更強的觀看體驗。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畢勇介紹,目前液晶電視需要在產品的技術方向上做出調整,激光顯示技術是最合適的升級方案。
激光顯示技術是以紅、綠、藍三基色激光為光源的新一代顯示技術,具有尺寸大、色域大、分辨率高、亮度高、功耗小、壽命長等優勢。同時由于激光電視機觀看的是激光投射到屏幕后的反射光,觀看體驗更舒適、接近自然光。
“和液晶顯示技術相比,激光顯示技術更容易制造大尺寸屏幕,甚至不受尺寸限制,而且功耗更低。和投影儀技術相比,激光顯示技術色彩還原度更好,使用壽命更長。”畢勇說。
雖然 市場前景廣闊,國內的長虹和海信等多家廠商也已推出了100英寸的激光電視新品,但受制于激光光源技術的不成熟,市場化進程緩慢。
畢勇表示“目前我們參展的激光電視機使用紅綠藍三基色的半導體激光器為光源的新型激光顯示器,實現了激光技術的突破。其技術特點在于小體積、低成本、低功耗、長壽命,顯示性能指標領先國際,并可真正實現大規模生產制造。”
對于產業化前景,畢勇說“我們計劃未來5年,讓激光顯示器走進千家萬戶。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產業界和科技界共同努力,科技界需要在激光顯示關鍵材料和元件方面攻克一些難題;產業界需要打破過去狹隘的發展思路,以開放的形式協同發展。”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