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企業新聞
“組合拳”助力上海張江科創中心 建設經驗或可借鑒
星之球激光 來源:科技日報2015-07-31
我要評論(0 )
繼5月上海出臺《關于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為科創中心建設擘畫出清晰路徑之后,上海又緊鑼密鼓推
繼5月上海出臺《關于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為科創中心建設擘畫出清晰路徑之后,上海又緊鑼密鼓推出首個相關配套政策——《關于深化人才工作體制機制改革促進人才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
“雙自”聯動人才改革、民營張江科技銀行總體方案、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張江高新區助力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重磅政策開始逐步落實。上海張江將通過這一系列政策打破體制機制瓶頸,從多角度加快優化上海的創新環境。
“雙自”聯動打造國際化人才新政
人才晉升靠論文、職務發明受益少、海歸人員工作經歷與國內職稱評定標準不能對接,這些狀況有望改觀。“雙自聯動”是一大亮點,也是上海的優勢所在。頂級的硬件設施與功能區始終需要依靠優秀人才發揮其作用,張江最新的人才改革計劃就利用自身優勢,通過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與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雙自”聯動模式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人才制度。
實施意見提出,要探索從居留到永久居留轉化的銜接機制,開放在華留學生在上海創新創業的政策。實施意見還在原有張江科技銀行、學科(人才)特區的基礎上探索上海自貿試驗區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據介紹,除了經由公安部批準于7月1日開始實施的12項外籍人才居留和出入境新政以外,“雙自”園區還將建立能與國際接軌的人才管理制度,采用例如能反映能力和價值實現的R&D投入收益率、知識資本貢獻率、技術創新效益等國際通行的人才評價方式,并在此基礎上創設多樣的人才激勵制度與人才流動機制,從而實現跨單位、跨業界、跨地域、跨國界的人才團隊與合作項目,真正成為擁有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人才高地。
目前“雙自”兩區在浦東約有65平方公里的重疊區域,面積雖然不大,但卻能通過兩區的政策疊加與體制機制共用為上海吸引具備國際化與創新性特質的頂級人才。當前“雙自”園區已經集聚了一大批海內外人才,并為其提供了400余個各類公共服務平臺、39個海外人才創業基地、74家孵化器、20億元高端人才創業項目資金等較為豐富的創新創業資源以及扶持機制。而建成能夠集聚3000名左右的國際水平領軍人才、10萬名左右產業科技人才以及20萬名左右創新創業人才的“國際人才自由港”與“大眾創業策源地”則是“雙自”園區的下一個目標。
科技銀行提升科技產業生態
融資難始終是中小微初創企業發展的瓶頸。據了解,由于傳統銀行缺少專業的科技產業價值評估體系,無法通過判斷科技創新產品的前景與利潤發放貸款;與此同時,初創時期的中小微企業也不具備足夠的抵押物向銀行信貸,以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獲取融資難度極大。解決中小微初創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普通銀行缺少專門為這類企業打造的產品,專業的科技金融服務在國內還未真正展開。
而民營張江科技銀行的出現即將填補這一空白。張江高新區管委會創新促進處處長馬文剛向記者介紹說,張江科技銀行將按中資股份制商業銀行法人機構的要求設立,注冊資金規模預計為30億元到50億元。發起人主要將由該園區新興產業領域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和金融機構組成,多家股東聯合持股。
張江科技銀行將圍繞技術研發、成果中試、企業孵化、科技服務等四個主要環節布局金融產品,主要服務科技型企業、創新創業人才、科技園區這三大對象。這家帶有鮮明“科技DNA”的銀行將進入一系列普通商業銀行不愿、不敢、不想進入的業務領域,或許會推出“成果中試貸”“儀器租賃貸”等極具科技特色的金融產品,以及提供“新藥臨床試驗貸”、新產品貿易融資等創新金融服務產品。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貸款,張江科技銀行還會涉及投貸中介、為人才定制金融服務方案等業務。張江示范區7萬余家企業中,有80%以上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所需融資大多用于研發設計、轉化中試等科技創新活動。
民營張江科技銀行成立后立足張江開展業務,也兼顧全國。依托多年來所構建的科技產業生態體系以及對數萬家科技企業的運營情況、金融需求的了解,使得張江具備了建立科技銀行所需的基礎與專業優勢。據悉,民營張江科技銀行的總體方案已經敲定,并將在今年第三季度將確定發起人名單。馬文剛表示,科技銀行將完全民營化管理,政府除了政策性補貼與銀監會監管外,絕不插手其事務,希望通過市場化機制提升科技產業的生態環境。
園區內企業對它十分期待,金融界人士認為其雖然存在風險,但前景看好。目前,組建張江科技銀行在法律和制度層面不存在障礙。民營張江科技銀行將采用“總店+連鎖店”和“實體+虛擬”的商業業態。一方面,以張江科技銀行經營地為主營場所,以各分園科技融資服務平臺為分理點,建立業務網點。另一方面,依托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建立資源,與實體業務網點互為支撐。
“五區一中心”領銜張江功能建設
作為科創中心建設22條《意見》中所提到的“重頭戲”,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張江實現研發創新功能的核心載體。記者了解到,張江目前擁有上海光源、蛋白質中心、超級計算中心、生物樣本庫等科研基礎設施,其中上海光源是國內最大的科學裝置;同時,張江目前還擁有包括上??萍即髮W、中科院藥物所等各類研發機構400多家,還包括133家跨國公司研發中心,可以說是國內首屈一指的高水平基礎研究平臺與設施聚集地。正是基于這樣的條件,使得張江不僅擁有產業規模,同時還走在科創研發的前沿。而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將使張江進一步擁有上海光源二期、蛋白質科學設施、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超強超短激光等世界級大設施集群。馬文剛表示,這些科學基礎設施的建成將吸引大量海內外頂級研究人才與團隊進駐,從而誕生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成果,并帶動上海乃至中國的科研實力。
而為了更好發揮“產學研”模式的作用,張江高新區正在打造覆蓋全市的“大張江”特色集聚區,通過各區不同的功能定位以實現國家科學中心的科技成果轉化。據悉,張江已確定加快建設針對高科技產品研發的漕河涇科技服務示范區、面向大學生創業的楊浦萬眾創新示范區以及探索環保智能產業的桃浦科技智慧城等5大特色功能集聚區。馬文剛表示,“五區一中心”的建設與協同發展將是張江未來5年最主要的任務。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0 條相關評論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服務與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