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為我互聯:高度定制化
The Internet of Me: Our world, personalized
隨著日常生活用品接入網絡,客戶體驗也隨之成為在線活動,從而形成了眾多深入個體生活方方面面的數字渠道。據調研,企業表示正在使用或試用的客戶聯系新渠道包括:可穿戴設備(占受訪者比例:62%)、互聯網電視(68%)、互聯網汽車(59%)及智能產品(64%)。有遠見的企業正在改變其構建新應用軟件、產品和服務的方式,并且已獲益頗豐。為了把控這些個人體驗的接入點,企業正努力打造高度個性化的體驗,以此吸引和取悅客戶,但同時必須確保這一做法不會影響客戶對企業的信任度。大部分企業(60%)都通過投資于定制化技術獲得了有效回報。企業如果能在“為我互聯”的市場中獲得成功,就會成為下一代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牌。
二.產業物聯網:硬件帶來硬成果
Outcome Economy: Hardware producing hard results
智能硬件正在彌合數字化企業與物理世界之間的最后距離。隨著領先企業開始擁抱產業物聯網,他們正抓住機會將硬件與傳感器納入其數字化工具陣營,并利用這些高度互聯的硬件組件來滿足消費者真正的需求——不是增加更多的產品或服務,而是實現更有意義的成果。事實上,87%的受訪者均認為應該更多地應用智能硬件、傳感器和網際接入設備,引導企業越來越多地從銷售產品和服務向銷售成果轉變。84%的受訪者表示,企業借助植入產品的智能硬件可以深入了解客戶對產品的使用體驗,以及客戶期望的使用效果。這些“數字化顛覆者”們明白,要想保持領先地位已不能再靠銷售產品,而是要靠銷售成果——這是全新的“成果經濟”。
三.平臺革命:新生態、新產業
The Platform Revolution: Defining ecosystems, redefining industries
數字化的產業平臺和生態系統正推動下一輪的突破性創新與顛覆式增長。隨著數字化經濟的進步,那些基于平臺運營的企業抓住了更多的增長和贏利機會。75%的受訪者認為下一代平臺的引領者將不再是大型科技企業,而是產業內的實體企業和領軍企業。74%的受訪企業正在使用或試用產業平臺與數字化業務伙伴進行數據整合。云計算和移動技術的快速發展不僅為這類平臺的使用降低了成本,消除了技術障礙,而且激發了新的市場格局,使得不同行業、
不同國別的企業均可參與其中。簡而言之,基于平臺的生態系統就是新的賽場。
四.智慧企業:超大數據 + 智能系統 = 出色業務
Intelligent Enterprise: Huge data, smarter systems—better business
目前,先進的軟件已能夠幫助員工做出更快、更好的決策。隨著大數據的迅速崛起,以及處理能力、數據科學和認知技術的進步,軟件智能已能支持機器做出更有依據的決策。80%的受訪者都同意,這是一個軟件智能的時代,應用軟件和工具將越來越具備類人智能。78%的受訪者認為,軟件很快就能夠學習和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并根據學到的經驗作出決策。軟件智能的最新成果將推動企業更高層級的進化與探索,并在整個企業中加速創新,從而將卓越運營和軟件服務提升到新的高度。
五.員工再造:人與機器無間合作
Workforce Reimagined: Collaboration at the intersection of humans and machines
數字化進程凸顯了人與機器加強合作的必要性,57%的受訪企業正在利用數據可視化等相關技術,使業務部門的用戶在不必求助IT專家的情況下便可自行完成某些任務。自然界面、可穿戴設備和智能機器的進步,為企業發揮技術力量、善用員工資源帶來了新的機遇。但這也帶來了新挑戰,即如何妥善管理人機協作的團隊。78%的受訪高管認為,成功企業需要管理好員工和智能機器,確保兩者順暢合作。77%的受訪者判斷,企業需要在未來三年內集中精力像培訓員工一樣培訓機器(例如運用智能軟件、算法和機器學習技術)。成功企業會意識到,人力資源與智能技術并肩協作才能帶來收益,企業在重新規劃員工隊伍時,應將兩者都視為關鍵部分。
《埃森哲2015年技術展望》報告還分析了“伙伴經濟(We Economy)”的興起:領先的數字化企業發現,以生態系統的方式運營比單打獨斗要有效得多,這為企業提升差異化競爭力和贏利能力創造了巨大空間。
在接受埃森哲訪談的全球2000余名企業信息技術和業務高管中,五分之四受訪者認為,隨著不同行業被各類平臺重塑為互聯互通的生態系統,未來的行業界限將非常模糊。盡管60%的受訪者仍計劃在各自行業內尋找新的合作伙伴,但已有40%的高管計劃向行業以外的數字技術合作伙伴借力,48%的受訪者打算與數字技術平臺領軍企業商談合作。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