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航空周刊和空間技術》網站2015年2月2日報道]
利用激光進行流態顯示的技術已經在風洞中正常使用了多年,而德國航空航天研究院(DLR)的研究人員近來正在研究利用激光在真實飛行中顯示流態,旨在更好地理解低速飛行中襟翼和發動機短艙附近的流動機理,設計更加高效、靜音的高升力系統。
DLR將一架A320研究試驗機進行了改裝,在機身內部相關位置的一個特殊的舷窗后安裝了一個激光偏光器,在臨近的舷窗處安裝了兩臺高速照相機,它們鏡頭指向機翼上方以記錄自然產生的微小水滴運動。目前已經進行了兩次飛行測試。
這項技術被稱為粒子成像測速技術(PIV),它能夠實現三維成像,相比其他在流場中布置傳感器的流動測量方法,這種方式對流場不施加任何外界干擾。這項研究活動是在空客資助的“高升力飛行驗證計劃(Hinva)”下開展的。Hinva計劃旨在利用CFD分析、風洞試驗和飛行測試建立機翼和襟翼的設計數據庫,實現在更低進近速度下在更短跑道降落的更加安靜的高升力系統設計。研究人員目前正在根據飛行試驗中的數據制作機翼上的流態顯示三維動畫。(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 王元元)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