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在激光產業的發展一直處于領先水平,聚集著國內知名激光企業,如華工激光、楚天激光、銳科激光、華日激光、金運激光等。
據了解,2014年11月21日,慕尼黑上海光博會在武漢光谷舉辦了十周年答謝會,作為國內知名激光設備制造商,華工激光總經理鄧家科先生回顧了近五年中國激光產業的發展及華工激光的發展,并透露2014年公司銷售情況及市場占有率。
鄧先生表示,華工激光與2013年同期相比,公司取得了20%的增長。然而華工激光受到高度重視,華工科技期待華工激光在2015年能取得40%的增長業績。
公司之所以能取得這么好的成績,其一是積極研發新產品,開發新的應用法相;其二是出口比2013年的同期有了30%的增長,有些產品在全球對位的市場,應用前景非常不錯。
此外鄧先生還談及武漢激光產業現狀及發展。他介紹說,武漢在全國是光電子產業基地,又稱光谷。美國由硅谷,中國有武漢光谷,這得益于武漢高校比較多,尤其是華中科技大學,激光和光電子是其特色專業。在武漢發展激光產業,有很好的土壤,武漢有許多高校培養的專業人才,又有東湖高新開發區作為國家級自主創新區,會有很多政策支持,也能吸引海外一批光電領軍人才加入。應該說天時地利人和具備,武漢的光電子產業還是發展不錯的,武漢光谷名副其實。
然而,目前在激光制造高端裝備領域,我國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并不高。在這方面,需要所有激光企業一起加大投入,不能急功近利。華工激光之所以能和國際一流的同行競爭,主要是因為我們在研發方面投入特別大,而且有上市公司作支撐。事實上,我們有些產品,不比國外同行差,但是也應該認識到,我們有些產品,是跟國外同行有差距的。
在談到國內激光加工市場的競爭情況時,鄧先生表示,在武漢,在深圳,部分激光企業會在外面買一些核心技術,進行組裝。這樣降低了研發的人力成本與管理成本,從而導致不少企業進行價格戰。這樣的價格戰很不利于這個行業的發展。
鄧先生說,我們可以向國外學習一些先進經驗。大家會專注于某個方向,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比如說做激光器的,會把某個方向的系列激光器做好;做集成的,會把某幾款產品做好;做應用的,會把應用方面研究透徹。
據了解,最近這幾年,全國各地大興激光產業園區,而且動則以千億規模為目標。但據我所知,整個國內的激光產業都沒有達到這樣的規模。
關于這種現象,鄧先生表示,產業園的發展還是需要有土壤。真正要去做產業化,還是要有市場作支撐,沒有市場就會導致投入沒有產出,后果不堪設想。所以個人覺得國內不少激光產業園還不到時候。激光產業園不是隨便想想就能做的,因為它涉及到光、機、電、軟件、材料等方面,也不是說僅僅靠經濟投入就能形成。
事實上,國內激光產業和國外相比還有差距。首先,從上游核心的單元技術來看,我們和國外的差距還比較大,包括數控系統、激光器,甚至包括一些應用。當然我們現在也在進行布局,比如說激光器,我們有銳科光纖激光器、華日紫外激光器等,下一步我們還會與國外的激光企業合作做激光器,甚至核心的泵源的開發,我們都在布局,希望能做出來。在集成這一塊,我們希望向高端、自動化的產線去涉及。在下游,我們成立了湖北省的企業重點實驗室,下一步我們正在申報國家的重點實驗室,包括設備、材料、工藝的結合,類似于德國的弗朗霍夫研究所一樣,我們也在打造。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努力,縮小和國外的差距。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