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日前,歐洲光伏制造商聯盟EU ProSun向歐盟提起新的貿易訴訟,指控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獲得非法政府補貼,這標志著歐洲制造商針對中國競爭對手的法律行動進一步升級。對此,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新能源商會秘書長曾少軍在接受本臺記者專訪時表示,歐洲制造商對中國光伏企業的指控沒有依據,希望中歐雙方能夠協商解決貿易爭端。
針對此次歐洲光伏制造商再次發起針對中國光伏企業的反補貼訴訟,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秘書長曾少軍說,商會對歐洲企業指責中國光伏企業的理由表示反對。
曾少軍說:“中國大部分的涉外光伏企業很多都是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它們都要以國際標準的會計準則和通常賬目的規范來處理這些帳務,所以他們的融資和成本結轉是完全透明的。另外以市場利率可以從多個渠道獲得融資來支持運營,不管是亞洲的還是西方的,有些是私募的借貸也是公開融資,所以我們認為歐洲企業對中國企業的指控有點子虛烏有。”
事實上,在此之前,應歐盟光伏電池產業的要求,歐盟委員會已就中國光伏企業是否存在傾銷行為展開了調查。這次案件涉及了中國對歐盟價值210億歐元的相關產品出口,涉及金額在歐盟歷來貿易訴訟中是最大的。
而對于此次歐洲光伏制造商聯盟提出的反補貼指控,根據歐盟的法律程序,歐盟委員會將在45天內決定是否針對指控展開調查。如果發起調查,那么在之后的幾個月內,中國輸歐的太陽能產品將被征收臨時關稅,征稅最長可達5年。
曾少軍說,一旦歐盟對中國的光伏企業進行反補貼調查,算上之前的反傾銷調查就將形成變成“雙反”調查,將會對中國光伏企業的出口產生很大影響。
曾少軍表示:“對企業的影響毫無疑問會提高我們國家光伏企業出口的門檻。就目前來說,美國的‘雙反’實施之后,我們國家的光伏組件產品出現相對過剩的矛盾,如果歐盟這次‘雙反’也實施的話會加劇這種產品的過剩,另外我們也擔心它會造成一種連鎖效應,會影響到我們國家的光伏產品在其他國際市場上的出口和拓展。”
業內人士指出,中歐光伏產業相互依存、互補互利,對中國光伏電池采取限制措施也將損害歐方利益,希望雙方產業通過磋商解決分歧,通過合作尋求互利共贏的路徑。新能源商會秘書長曾少軍也認為應當通過雙方的協商溝通來解決這一貿易爭端。
曾少軍表示:“希望雙方能夠協商,通過協商來加強雙方的了解,即使是有相應的措施來實施,也會大大降低貿易障礙。如果溝通充分,基于雙邊政治經濟的考慮,我們最希望的結果就是原告方能夠撤訴,這個對大家都有好處。”
曾少軍同時指出,令人振奮的是,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光伏企業選擇深挖內需市場并通過轉型升級降低生產運營成本。針對這樣種狀況,曾少軍預計,政府部門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出臺利好政策。#p#分頁標題#e#
曾少軍說:“中國政府現在也在認真思考的問題就是:啟動國內市場。我們注意到最近太陽能‘十二五’規劃的實施,以及國家能源局密集召集相關光伏企業進行座談,我相信中國政府光伏救市的行動應該會很快出臺。”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