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增長的理想與現實差距拉大、虧損的公司越來越多地浮出水面,創業板上市公司的中報業績預期令人五味雜陳。
根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昨日晚間,在創業板335家公司中,已有330家披露了2012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其中,191家公司上半年業績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而另外123家則同比下滑,16家企業業績與去年基本持平。
“總體感覺低于預期的比較多,行業兩極分化比較嚴重,這也與整個大勢相關。”廣發證券(微博)(15.78,0.33,2.14%)分析師徐博卷看了中報預期后對本報記者如是說。
而到本月27日,創業板將迎來開板1000日,千日猶如彈指一揮間。創業板將路向何方?
盈利增長乏力
一向以高成長性為噱頭的創業板,其上半年的成長性并未見高,本報記者查閱企業業績預告公告發現,在業績上升的企業中,同比增長超過50%以上的企業僅有43家,占總數的13.03%。
真正能夠實現高增長的企業,其凈利潤同比增長達到和超過100%以上者,總共僅有12家,以吉艾科技(31.700,0.51,1.64%)(300309.SZ)為首,吉艾科技預告2012年上半年盈利增長將高達207.90%~237.82%。但吉艾科技今年一季度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同比僅增長了50.41%。
南都電源(300068.SZ)的漲幅位列第二,預計增長180%~210%,盈利4702.35萬元~5206.17萬元,但南都電源一季度僅增長了19.91%;新寧物流(9.560,0.24,2.58%)(300013.SZ)預計增長177.12%~202.31%,盈利550萬元~600萬元,其一季度增長了187.65%。
再往下數,能夠預計增長50%~100%之間的企業共有31家,而絕大部分企業是增長在50%以下的企業,尤其是盈利增長在20%以下的企業達到了57家,占總數的17.27%。
事實上,有相當部分企業屬于營業收入大幅增長但盈利水平不佳,比如中青寶(12.250,0.13,1.07%)(300052.SZ),其預告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3%~95%,但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僅比去年同期增長1%~10%。
對此,太平洋(6.22,0.10,1.63%)證券分析師王雨對本報記者解釋,這也是創業板的特點之一,盡管公司有了新的增長點,業務得以擴大,但短期內還不能轉化為利潤。
而無論增長了多少,業績增長總是好事一樁。
在330家企業中,有123家企業預告凈利潤將下滑,其中,下降幅度超過50%以上的達到32家,占總數的9.70%。
值得注意的是,有6家企業預告上半年首虧,2家續虧,國聯水產(5.400,0.03,0.56%)(300094.SZ)毫無懸念地站到了續虧行列,并成為凈利潤下降幅度最大的企業。國聯水產預計上半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同比下降515%~543%,虧損6600萬元~6900萬元,去年同期,國聯水產虧損了1072.92萬元。
7月16日,國聯水產股價大幅低開,待到下午,在農林牧漁板塊整體疲弱的大背景下,國聯水產牢牢封死在跌停板,7月17日,國聯水產盡管打開跌停,但低開低走。
行業兩極分化
對于某些行業及某些愿望美好的個股來說,未來將面臨著業績成長的壓力,比如太陽能板塊。
向日葵(7.160,-0.11,-1.51%)(300111.SZ)上周六發布業績修正公告,預計虧損16000萬元~17000萬元 ,去年盈利13195.40萬元,同比下滑221.25%~228.83%,從而成為虧損榜首位。而此前其預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將同比下降50%以上。
受業績修正公告的影響,7月16日、17日,向日葵連續兩天開盤即跌停。
對此,徐博卷對本報表示,在創業板,兩極分化現象突出,比如太陽能、電子等周期性行業受經濟周期波動影響比較大。
恒信移動(15.040,0.02,0.13%)(300081.SZ)修正業績預告后預計上半年虧損 1500萬至1350萬,比去年同期大幅下跌198.23%至168.41%,去年同期虧了502.96萬。恒信移動解釋,是由于公司所處行業上半年正處于2G與3G應用的過渡期,運營商銷售結構性變化拉低了公司運營毛利水平。
而在物聯網及其行業應用領域,如智能交通等以及智能儀器表等行業,企業則有著不錯的增長。比如新天科技(11.850,0.13,1.11%)(300259.SZ)預計比上年同期增長75%~105%,盈利3285.94萬元至 3849.24萬元,去年盈利了1877.68萬元 。
王雨對本報表示,盡管如此,創業板的業績水平比年初預期的要好一些,此前,大家都預計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之下,創業板應該是跌幅最大的,但現在看來,深市主板和中小板的表現并不如創業板。
“從真正經營性的增長來看,還是創業板多一些。”徐博卷說。
估值逐步回歸
高股價、高估值、高增長,這是創業板給投資者的整體印象,然而在三高的背后,人們依舊記得創業板上市后的第二個交易日,盡管滬深股市分別大漲了2.7%和3.4%,但是創業板卻出現大面積暴跌,20家公司以跌停價報收。
到本月27日,創業板將迎來開板1000日,千日之內,創業板整體市盈率一路下探,越來越接近中小板的估值水平。
Wind資訊統計顯示,前一交易日,中小板市盈率(TTM 剔除負值)為26.42倍,創業板為31.39倍,一年前,中小板市盈率(TTM 剔除負值)是38.83倍,創業板是48.53倍。
對此,徐博卷表示,在估值方面,創業板會向中小板去靠攏,這是趨勢所在。“很多公司從高市盈率、高股價一路下跌,我覺得這也體現出板塊的特點,好的企業上來后獲得高增長,給投資者一定的回報,但我覺得投資創業板的公司虧損占大多數。”
“實際上,創業板上市的公司門檻很低,不像中小板和主板,已有相當的規模和市場地位,所以,這里面的公司良莠不齊,創業板不都是高增長的企業。”他說,精挑個股、精選細分行業,在創業板,一定要這么做。
“中報期間將是中小企業業績風險暴露的集中期,這對三季度創業板的投資造成一定的影響。”王雨說。
“現階段,市盈率在5~20倍的正常。市凈率則因為行業不同而不同,對市凈率的要求也不同,關鍵是要看股票所處的行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師對本報說,“但對處于創業板來說,市盈率和市凈率都在相對高位。”
他還表示,現如今,經濟形勢難以預期,會導致公司收益進一步降低,市盈率和市凈率會更加走低,創業板的股價還比較高,有下跌的空間。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