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減稅!
這是在日前幾次座談會上,民營企業和經濟專家向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表達的一個清晰的呼聲。將“結構性減稅”的政策承諾落到實處,切實減輕民營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負擔,已是當前困難的經濟形勢下,企業界的一個迫切期待。
7月13日~15日,溫家寶到四川省成都市就當前經濟形勢進行調研,并在成都主持召開河南、湖南、廣西、四川、陜西五省區經濟形勢座談會。在此之前,7月7日~8日,溫家寶曾到江蘇省常州、鎮江、南京等進行類似調研,并在南京主持召開遼寧、江蘇、浙江、安徽、廣東五省經濟形勢座談會。此外,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也于7月13日~14日在湖北考察。
在成都調研期間,溫家寶與部分民營企業負責人座談,這些企業負責人分別來自成都艾民兒皮制品公司(下稱“艾民兒”)、丹丹調味品公司、嘉里大通物流公司、依米康(12.470,-0.78,-5.89%)環境科技公司、硅寶科技(11.720,-0.45,-3.70%)、四川深藍環保科技公司等。
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微博)》采訪時,艾民兒、硅寶科技兩家企業的負責人均提到了對減稅等財政支持措施的企盼。
無獨有偶,在7月9日、10日上午溫家寶于北京先后主持召開的兩次經濟形勢座談會上,與會專家和企業負責人也不乏持此觀點者。如興業銀行(12.26,-0.14,-1.13%)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微博)在接受本報采訪時就認為,積極財政政策中的政府投資部分已使用較多,現在有必要加大減稅的力度,以收相輔相成之效。
針對研發、中小企業減免
“我們原本以為總理會在我們講完后才總結回答,結果是我們提出一個問題總理就回答一個問題,有些問題是他并不熟悉的,他就請隨行的部委負責人作答。”參會的硅寶科技總經理王有治向本報表示。
艾民兒總經理劉瓊英昨日向本報介紹了企業的情況:“相比去年還是比較穩,企業在量上是保持住了,但是受原材料、人力成本,以及匯率和買家壓價的因素影響,利潤卻大幅下降40%。”“原材料上漲10%~15%,6月份后有所下降,而人力成本上漲20%~30%,這些成本的上漲讓中國制造沒有生產大眾產品的空間。”
艾民兒是女鞋制造企業,在中西部地區的鞋類出口中位居前列。其主要市場在意大利、俄羅斯等50多個國家。“很多買家要求我們給部門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的價格,但是我們成本已經上來了。所以,現在是所有市場都在萎縮。”劉瓊英還預計,“在1~2年內,這種形勢還會持續,行業發展比較艱難,企業要想辦法,如何從內部增效,降低成本。”
新華社消息稱,溫家寶說,當前不少企業出口增速和利潤都在下降,但企業可以爭得主動,那就是加強研發、促進產品升級。國家要提供金融和財稅支持,企業也要發揮主動性。
劉瓊英還表示,從中小企業轉型來看,這么多年的發展,積累了技術和大量的技術工人,這些工人的年齡也大了,怎么能讓他們在轉型期轉向為自主品牌出力。她提出希望政府對行業領頭企業和創自主品牌的高端企業給予研發30%~50%的支持,溫家寶總理答復研發是企業的投入,政府可以考慮在財稅上予以支持。
7日在南京調研時,溫家寶也說過,結構性減稅要與鼓勵創新結合,統籌考慮。要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扶持企業發展。
王有治也向本報表示,在企業現在面臨困難的情況下,應該適當減免和降低企業稅賦,減輕企業的稅收壓力,比如將增值稅從17%降低到15%。“對企業的減負將使得員工待遇提高,如果全社會都這樣做了,可以拉動內需。”
6月底,四川省政協副主席、四川省工商聯主席陳次昌在接受本報采訪時也表示,全國小微企業的稅收在全國稅收中所占比重很小,他建議國家免除這部分稅收,就像當年免征農業稅一樣。
民企建言溫總理:
更大力度減稅促內需
另外,王有治還表示,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在很多細分子行業中,民營企業已經具有獨特優勢,但是現在政府部門在審批上仍然有有形的和無形的準入限制,政府應該打破這些限制,讓民營企業參與到國家重大科技項目中,加大民營企業的自主創新。而新華社報道,溫家寶也表示,經過多年發展,不少民營企業創造了一大批名優產品,還有了專利和標準。國家把一些重大科技項目放在企業里完成,應該包括民營企業。
“急救”已有,更需“固本”
對于目前的形勢,溫家寶說,我們要全面估量形勢,既要看到面臨的問題、困難和風險,特別是經濟下行的壓力,也要看到經濟發展的基本面仍然是好的,有很多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發展中出現了不少亮點,經濟增長的動力和潛力仍然較大。
今年二季度,雖然季度經濟同比增速三年來首次跌入8%以下,但經季節調整后的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季度環比增速自去年三季度開始下滑,到今年一季度達到1.6%的最低點,二季度已反彈至1.8%,結束了連續三個季度下滑。
經濟企穩的苗頭意味著,應當重新思考政策選項中應急措施和中長期措施之間的優先順序。
正如溫家寶在上述北京的座談會上表示的,穩增長不僅是當務之急,而且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穩增長的政策措施包括促進消費、出口多元化等,但當前重要的是促進投資的合理增長。在促進投資當中,非常緊要的是要注重投向、注重結構、注重質量和效益,要有利于改善民生、有利于科學發展。溫家寶還特別強調,“穩定投資是擴內需穩增長的關鍵”。
本報注意到,在5月份政府發出穩增長的信號后,一些地方的投資沖動還是難以遏制。多地在剛剛結束的一些地方黨代會上提出了5年地區生產總值(地區GDP)或人均GDP翻番的目標,其中許多需靠投資拉動;近期貴州省更是提出投資3萬億元打造“國家公園省”的目標;這一切也令市場產生投資過熱的擔憂。
“中央已經提出了要穩定投資,我認為要穩定投資主要穩住在建項目,而不要過多再上新項目,注意規模不要太大、期限不要太長,以防在未來經濟政策回收的時候又形成新爛尾。”魯政委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說。
針對市場非常關注的財政政策,魯政委認為,積極財政政策分為兩種,一種是支出型的,在特殊時期擔當了“急救包”角色,一種是減收型的,這是“培元固本的湯”,兩者結合才能實施結構調整。前期積極財政政策中,政府支出型的政策使用較多,政府過多介入經濟產生的擠出效應讓大家感到“國進民退”,所以現在有必要用更大力度實施減稅,這既能減少政府過度支出刺激給未來帶來剛性的財政負擔,也可以減輕企業和消費者的稅負以增加生產、投資和消費。
改革—活力—增長
從區域發展的特點來看,溫家寶在江蘇和四川的兩次調研各有側重。從新華社分別播發的《努力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溫家寶在江蘇調研》和《深化改革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溫家寶總理在四川調研》兩篇文章的標題便可以看出,東部更側重“穩增長”、中部更側重“增活力”。#p#分頁標題#e#
溫家寶在成都強調,要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與活力。今年的改革任務相當繁重,我們對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作出了部署,各地區各部門都要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加以推進,堅決破除阻礙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而李克強在武漢的座談會上表示,結構調整中存在巨大的市場需求,把穩增長與調結構、抓改革結合起來,可以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可持續性。
參加了上述部分民企負責人座談的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盛毅表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面臨機制體制的問題還不少,盡管這幾年一直在推進改革,但是在有的地方改革力度還不夠。
“隨著國際市場的萎縮,國內市場競爭加劇,民營企業面臨更多困難,而國有企業過多依賴壟斷地位和政府支持,因此要通過改革激活市場主體的活力,又使新的體制機制建立,這樣才能解決根本問題。”盛毅認為。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