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在“四方面發力,智能制造才能大步向前!”一文中提示到,激光企業發展的下一階段最重要的風口在“智能制造”,美、德先后于2012年2月、2013年4月推出工業4.0、工業互聯網等先進制造業戰略計劃,其實質即是智能制造。我國為了適應全球經濟發展新形勢,也適時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一系列戰略計劃,我們深知發展智能制造才是推動中國由工業大國到工業強國轉變的根本途徑。
眼下,智能制造推動著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而激光技術以其無法比擬的優勢,成為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以及提升產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徑和技術而廣受關注。然而,依托于制造業的激光行業,要想再續黃金十年,只有將“激光+機器人+自動化控制”三位一體融合發展,才是未來是持續發展的必然之路。
智能制造體系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貫穿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各個環節,是先進制造過程、系統與模式的總稱。然而,智能制造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夯實工業互聯網、機器人、自動化控制軟件等產業基礎支撐,推進應用服務創新,建立標準行業體系,才能打造我國完整的智能制造產業鏈,才能推進制造業生產模式的變革,從根本上提升“激光+智能制造”的核心競爭力。
激光技術作為一種先進加工技術形態就完美的融入到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之中。自動化的生產形態是因為激光加工技術的日趨成熟才表現的更具智慧。
如今,激光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在設計上已經改變原有的制造模式。在涵蓋切割、焊接、標記等傳統生產線工藝段中,這些傳統工藝段已更多的被激光這種先進加工技術方案所替代,無論是對品質可控的需求、對生產效率和產品效能的需求、對個性定制的需求,還是最終構建成人機交互的智能工廠,先進激光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無疑是不可缺少的單元。
時下能提供“激光+機器人+自動化技術”系統解決方案的高端裝備制造企業正逐漸增多。他們在順應國家制造業升級戰略,聚焦自動化高端裝備及核心部件的自主研發,圍繞智能制造推進產業升級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
正如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飛速發展,激光技術助推了動力電池智能制造的步伐。未來,相信還會有更多產業進入智能制造領域。所以說,打造制造業升級版,還看激光。
【延伸閱讀】雖然,智能制造與智能工廠不是一個概念,但是他們之間卻有共同的解決方案。智能制造系統在制造過程中通過人與智能機器的合作,去擴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技術專家在制造過程中的專家腦力勞動。它把制造自動化擴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而智能工廠則是集初步智能手段和智能系統等新興技術于一體,構建高效、節能、綠色、環保、舒適的人性化工廠,其本質是人機交互。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