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激光技術已在我國的眾多領域廣泛應用為科技進步、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并在國際上也爭得了一席之地,中國激光工程應用市場動向已成為全球激光產業發展的風向標。
2012年,華工科技與武漢銳科共同研制出4kW光纖激光器,成為全球第三個擁有此項技術的光纖激光器企業。如今,武漢銳科光纖激光已登錄A股上市。
2013年,美國始終無法生產高強度、大尺寸的激光成形鈦合金構件。王華明團隊的“飛機鈦合金大型復雜整體構件激光成形技術”解決了制造過程中鈦合金變形、斷裂的技術難題。如今,激光增材制造領域 在全球迅速升溫,成為行業熱議和焦點之一。
2014年,國防科技大學激光陀螺技術創新團隊構建了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高水平激光陀螺全閉環研發體系,研發與應用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如今,對軍隊新型武器裝備研制及現有武器裝備提質改造,提升部隊戰斗力,其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2015年,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研制的10PW(千萬億瓦,拍瓦)級超強超短激光裝置,實現了1PW激光脈沖輸出。如今,仍然是國際激光科技競爭前沿之一。在激光加速、激光聚變、核醫學等領域有重大應用價值。
2016年,中國電科實現了“高功率光纖激光器”核心器件全國產化目標,標志著我國已具備了“萬瓦級”固體激光武器的光源系統自主研發和生產能力,為高能固體激光裝備的自主可控之路打下了堅實基礎。如今,在光纖激光器、光纖半導體激光器、超快(飛秒、皮秒)激光器、紫外激光器等等方面已逐步完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激光器“中國造”。
當下,激光技術基本做到了在我國軍事領域及民用領域應用全覆蓋。2017年,我國工業激光與相關產品市場規模達721億元,同比增長32.6%。
中國激光產業已成為全民關注度較高的產業。
即便如此,中國激光產業也從未停止前行的腳步。
然而,不同時期造就的不同的社會環境,也造就了對于企業社會責任內涵的不同理解。新時代的企業家要具備企業家精神,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中國的企業如何肩負與其體量相匹配的社會責任也因此顯得越來越重要。
榮獲年度“中國激光行業影響力企業獎”獎項殊榮,這對激光行業中的任何一家企業來說都是一份榮耀。能榮獲“2018年度中國激光行業影響力企業獎”的企業都是業界翹楚,例如:大大族激光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光韻達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創鑫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LMN 2018中國激光行業貢獻獎”評選活動作為2018年度的重頭戲,其行業關注度及影響力極高,其評選過程由眾多行業權威專家、組織及社會團體共同參與評審,經過多輪評比,才最終確定獲獎名單。這也是“LMN 2018中國激光行業貢獻獎”能成為中國激光行業最具有影響力的獎項評選之一的原因。
如今,在激光產業發展的歷史潮流中,一定會出現更多肩負行業使命,更多領袖級企業,他們長期深耕激光技術在各行業領域應用,積極發揮著自身影響力,始終牢記并肩負著企業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為推動我國激光產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2018年度“中國激光行業貢獻獎”評選雖已落幕,也許你還未來得及參與其中,但千萬不要錯過下一年度,時刻準備著,也許ta正在路上…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