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消息顯示,除了組裝生產,蘋果還在硬件技術方面尋找外部造車合作伙伴,包括自動駕駛關鍵傳感器技術之一激光雷達Lidar,也就是被比作無人車“眼睛”的重要技術。
本周五媒體援引知情者消息稱,蘋果正在積極同多家Lidar的供應商磋商。媒體認為,這堪稱蘋果開發首款乘用車歷程關鍵里程碑的動向。
媒體指出,蘋果已經歷時多年研究自動駕駛汽車項目,并為精密的系統自行開發了大部分必要的軟件、底層處理器和人工智能電腦程序算法。在這些軟件工作完成后,蘋果正在尋找外部商家,提供自動駕駛汽車的關鍵硬件。
新華社去年報道曾介紹,以攝像頭作為傳感器的特斯拉自動駕駛汽車接連出現幾起安全事故后,業內警醒,完全的無人駕駛無法脫離激光雷達“眼睛”的庇護。激光雷達是車輛安全和智能化的核心高端傳感器,也是中國智能汽車戰略大力發展的關鍵基礎技術之一。
周五的消息顯示,蘋果尚未敲定青睞的Lidar供應商,可能在考慮多種選擇,包括采用主要為定制的傳感器。而那樣的量身定制就意味著,蘋果還需要多年時間才能拿出汽車的成品。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蘋果的自動駕駛汽車項目剛剛失去了一名傳感器團隊的元老。
本周三,加州的太空探索和人造衛星初創公司Astra宣布,蘋果的老員工Benjamin Lyon加盟該公司,蘋果并未就此置評。后媒體稱,Lyon是蘋果自動駕駛汽車團隊的一名重要領導者,他幫助蘋果2014年組建了自動駕駛電動汽車團隊,當時是傳感器相關工作最重要的高級經理。離職前,他最近領導的是自動駕駛汽車傳感器團隊,直接向蘋果主管汽車項目的副總Doug Field匯報工作。
本周五蘋果與Lidar供應商洽談的消息傳出后,Lidar技術開發商Luminar Technologies(LAZR)股價短線飆升,不到半小時內,就迅速抹平早盤轉跌后將近1%的跌幅轉漲,并刷新日高,日內漲幅接近8.9%,午盤之初漲幅收窄,最終收漲2.59%。在LAZR跳漲期間,早盤曾短線轉跌的蘋果也刷新日高,日內漲幅接近0.8%,收漲0.12%,成為周五唯一收漲的龍頭科技股。特斯拉早盤尾聲時刷新日高漲超1%,午盤轉跌,收跌0.77%。
“撩”遍全球車企 蘋果汽車落地時間未卜
今年蘋果頻頻傳出為造車和多家汽車行業企業接觸的消息,但主要集中在汽車整車制造商。
年初韓國現代汽車稱和蘋果就造車洽談,后刪除聲明中涉及蘋果的內容。韓媒又稱,蘋果公司將向現代子公司起亞汽車投資4萬億韓元(36億美元),合作生產電動汽車;還有媒體稱,起亞已接觸可能的合作伙伴,籌備與蘋果達成協議后在起亞位于美國的佐治亞州的工廠生產電動車,涉及“數十億美元的投資”。而后,現代和起亞否認與蘋果有自動駕駛汽車相關磋商。
日媒則稱,蘋果正與至少6家汽車制造商就電動車開發磋商,正在試探日本汽車制造商的意向。日產汽車CEO此后在財報會議中被問及是否與蘋果接洽時表示,愿意與科技集團合作,引發了外界對蘋果與日產合作的聯想。
上周又有媒體稱,蘋果要求日產生產蘋果品牌的汽車后,談判陷入僵局。這一要求實際上會使日產降級為一家硬件供應商。知情人士稱,雙方接觸時間較短,討論并未深入到高管層。許多汽車制造商擔心成為“汽車行業的富士康”。
日產首席運營官在媒體求證此消息時表示,沒有與蘋果談判,日產是“汽車制造商,汽車的設計、開發和制造理應是一個整體”,日產愿探索與科技集團的合作,以此適應向車聯網和自動駕駛的轉變。
無論蘋果最終確定同哪些傳統汽車制造商合作,蘋果汽車Apple Car都不大可能近期問世。
本月初資深蘋果分析師、“預言帝”郭明錤預測,蘋果最快將在2025年發布汽車。在供應鏈方面,由于鴻海集團普遍較欠缺大量出貨電動車經驗,因此至少需要2–4年的持續投入才能見到初步成果。
當時郭明錤稱,Apple Car將利用現代去年12月發布的E-GMP平臺,現代將在部分蘋果汽車零部件的設計和生產方面發揮領導作用;起亞將提供其美國的生產線生產Apple Car。但上周現代和起亞否認同蘋果協商后,蘋果汽車落地的前景更加撲朔迷離。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