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95個微型水質自動站,建設134個大氣小型標準站,精準開展大氣污染溯源。近日,《2020年合肥市生態環境監測實施方案》(以下稱《方案》)出臺?!斗桨浮访鞔_了監測范圍、指標、頻次、數據報送等內容,并將借力科技,推動構建監測體系,讓生態環境能夠實時 “全身體檢”。
《方案》涉及內容涵蓋空氣環境質量、水環境質量、土壤環境質量、農村環境質量、聲環境質量、輻射環境質量等方面,計劃布設監測斷面(點位)300多個,包含PM2.5、PM10、水源地水質等常規監測項目,以及酸雨、揮發性有機物、降塵量等專項監測內容,覆蓋地表水、排污口等城市重點區域,地下水、農田灌溉水等農村重點流域,確保監測天地一體、上下協同。
此外,該市環境監測手段趨向自動化,在已建64個地表水水質自動站基礎上,新建95個微型水質自動站,覆蓋巢湖流域支干流交匯處、行政區域交界處,水質考核斷面、飲用水水源地。在已建22個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的基礎上,建設134個大氣小型標準站,實現全市鄉鎮(街道)全覆蓋。投資1800萬元,利用激光雷達、走航車等高科技手段,精準開展大氣污染溯源,實時監控空氣質量。
根據《方案》 ,該市強化質量管理和控制,嚴格執行監測人員持證上崗,定期檢查評估各地監測任務完成情況和數據質量,考核各地實驗室監測能力,保障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權威性。加強對第三方單位監測數據的外部控制,定期核查,每月進行手工質控比對,發現數據異常時,立即督辦處理。還將建立監測數據“三級審核”制度,層層把關、各負其責。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