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在线免费视频,中文字幕 欧美极品 在线 一区,男男白嫩小受h视频,91在线综合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高端訪談

李景鎮:與光同行,穿梭于精彩紛呈的時間世界

激光制造網 來源:深圳晚報2021-12-01 我要評論(0 )   

李景鎮1940年11月生于江蘇徐州。深圳大學博士生導師。1993年12月從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調入深圳大學。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從事瞬態光學成像技術和光子學的研究工作:...

李景鎮


1940年11月生于江蘇徐州。深圳大學博士生導師。1993年12月從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調入深圳大學。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從事瞬態光學成像技術和光子學的研究工作:研制出我國第一臺國際領先水平的超高速等待型分幅攝影機、我國第一臺每秒2000萬幅攝影頻率的轉鏡同步型超高速分幅攝影機、我國第一臺鈹轉鏡超高速掃描相機、我國第一代機載集成點陣頭高速相機,開創我國大型火箭發射起飛段橫向漂移量高速攝影測量儀研制系列,為“兩彈”試驗、大型火箭發射、“神舟”系列飛船的發射等國家重大科研工程做出了重要貢獻。


時至今日,我已來深圳28年了。我見證并參與了深大的崛起,也見證參與了深大光學從零起步,到如今成為廣東省著名專業。深圳和深大給了我一個寬松的科研氛圍,讓我始終能夠與光同行。回首過往,我獲得的成績和榮譽都離不開深圳市政府與深圳大學的鼎力支持,讓我的能量穿梭于一個精彩紛呈的時間世界,從毫秒級、微秒級、納秒級再到原子時間。深圳是一個適宜生長的地方,它有“闖”勁,更有“創”勁,鼓勵著一代代科研人去創造科技奇跡。這些年我一直踐行“要把深圳光學搞起來”的自我承諾,未來我還想繼續努力給深圳大學和深圳爭取更大的榮光。


李景鎮(中間)和課題組成員研究光學實驗光路


 

“高中時,我萌生出一個想法:要讓物理教材里出現更多中國人。”


立志報效祖國 打造國之重器


我從小愛學習,是那個年代的“學霸”。高中時,我發現物理課本里的科學家大多是外國人,鮮有中國人。于是我萌生了一個想法:要讓教材里出現更多中國人。這也直接影響了我日后的道路方向。高中畢業后,我進入清華大學光學專業,期盼著未來能在物理領域干出一番事業。


大學畢業后,我進入中國科學院攻讀學部研究生,學習光學的分支——高速成像,后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以下簡稱“西安光機所”),成為所里第一個專注高速成像的研究生。


那時中國正進行高層次科學試驗,作為西北地區最大的研究所之一,西安光機所為我國的機械試驗研制測試設備,即高性能的高速攝影機。高速攝像機所利用的技術便是我研究的高速成像。高速成像是研究物體高速運動過程的技術,有時間顯微鏡之稱,它與一般攝影最根本的區別,就在于它有極高的時間分辨本領,能跟蹤快速變化過程的發生和發展,并記錄下來。


剛到所里沒多久,我就參加了超高速攝影機的研制團隊。當時,我們每天加班加點,除了前期做研究,在加工階段,我還穿著藍大褂和工人師傅一塊解決一些工藝、測量和裝調問題。經過夜以繼日的一番奮斗,成果終于誕生,此項工作也使西安光機所得到了國家的嘉獎。之后,我作為課題負責人從事多項國家重大指令性研究工作。



參與首枚捆綁式火箭發射


上世紀80年代后期,為了適應國際衛星發射市場的需求和推進航天技術的進一步提高,把有效載荷從2噸提升到8噸以上,我國把大推力捆綁式火箭研制和發射提到日程之上。


火箭從點火到發射,全程都需要用高速攝影測量儀跟蹤拍攝大量的照片。然而,當時發射起飛段橫向漂移量的測試設備一直無著落。因為捆綁式火箭發射的若干重要設備要自行研制,這項艱巨的大型火箭發射起飛段橫向漂移量測量系統的研制任務便落在西安光機所的肩上,我作為課題主要負責人擔負起了這項意義深遠的攻關任務。


時間緊,任務重,全所開綠燈,日夜奮戰,只用了256天,就將原本需要兩年研發出來的漂移量測量系統完成了。系統完成后,我們課題組二十幾人在西昌衛星發射基地待了70多天,安裝調試、經歷了發射的全過程。由于條件艱苦,幾位同志都生病了,其中一位住進了醫院還被下了病危通知,但好在最后大家都是健健康康的。


1990年7月的某日,我們冒著大雨趕往發射場,進入基地安裝調試。一切準備就緒,那是我國首枚捆綁式火箭發射,眼看著火箭尾焰噴出,雖說有滿滿的自豪感,但神經卻絲毫不敢放松。我們需要測試記錄從火箭點火到起飛這7秒的關鍵過程,在沒有檢查設備之前,并不知道任務是否成功。火箭發射后,我們飛快趕到堡壘,看到設備完好并順利完成測試任務,懸著的心才終于落地。


時至今日,我始終難以忘懷那段崢嶸歲月,和完成國家任務所帶來的感動,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很自豪我們這一套設備經住了考驗,并且相繼裝備了多個基地。


 

“那一年,我選擇來深圳大學當物理系系主任,在深圳把光學搞起來。”

 

來到深大重新開始 成立光學專業


1993年,正在西安光機所的我,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當時擺在我面前有兩個選擇。一個來自我大學的老師金國藩院士,希望我回清華大學擔任某研究所副所長,另外一個來自我的良師益友、時任華南師范大學校長劉頌豪,他建議我來深圳大學當物理系系主任,在深圳把光學搞起來。


清華我待過,熟悉,但我對深圳較為陌生。在決定之前,我特意來深圳考察了一番。走在深圳的大街上,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兩旁的綠植在陽光下搖曳著,路上一塵不染。我被這里的環境吸引了。回去后,在夫人的分析下,我就下定決心,要來深圳。


然而,當我真正開始工作時,才發現真正的任重道遠。我在上世紀80年代就招光學專業的研究生了,深大此時還沒影。為了把深大的光學發展起來,1994年5月,我在物理系下成立光電子技術專業(現改為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后來又成立了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這兩個專業后來成為廣東省的名牌專業。


專業是成立起來了,但要申請碩士學位并不簡單。因為北京很多評委我都認識,審批前,我特意跑到北京打聽情況,大家都說這個申請碩士肯定夠了。但由于深大名額有限,且信息工程學院早就申請了,我這剛成立沒多久,機會因此也就溜走了。


到了1998年,我再次向有關部門申請光學碩士點。我以為這次肯定沒問題,誰知省里連第一關都沒過,后來經打聽,才知道原來省里的評審專家對深大的印象還停留在幾年前,沒有真正認識到我們的飛速進步。


我們沒有放棄,2000年,我們又再次向省里申請。此時我在光學界已小有名氣,還發表了幾本光學著作。我收集了不少過去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深大的發展情況,找了好幾個評委去游說。最終,他們認可了深大,也認可了我帶的這個光學專業。也正是在那年,深大拿到了廣東省僅有的一個理科名額——光學碩士點。此后,我所積累的國家級和省級獎項、國家級課題和學術著作,也為深圳大學2006年申報光學工程博士點和2007年申報光學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奠定了基礎。


在深大建起光學基礎后,1996年,我在深圳主持召開了全國第一屆光子學會議,首先提出第一類光子產業和第二類光子產業的概念,在我國創建光谷過程中做了先期的理論工作,促進了廣東光谷的誕生。此外,我還主導成立了微·納光子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和光子工程研究所,希望能在深圳乃至廣東將光學這門學科發展起來。



為教學評估做準備 打一場“生死之戰”


除了建立光學專業,我還參與了深大本科評估任務。學校要想拿到研究生授予權的資質,必先通過國家教委的本科教學合格的評估。


1994年,國家教育委員會派人來深圳大學考察,決定要對我們的本科教學進行合格評估。如果本科評估不及格就得降為專科教育。這對深大來說,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挑戰,時任校長蔡德麟更是強調這是一場“生死之戰”。


教學評估里面有一項是對學生進行三門功課的測試,但考哪一年級,考哪些科目全部保密。離評估只剩下三個月,為了打贏這場戰役,深大全校上下一心,其中物理系、機械系、土木系、信工系的二三年級全部學生都要補數學、物理。但是物理系老師有限,我就請復旦大學畢業的物理老師丁文任物理教研室主任,組織有教學經驗的幾位老師給大家補課。同時,我還和丁文連夜到清華大學拿來物理學題庫,不僅輔導本系的學生,還給其他系學生補物理。我估計會考物理系學生的數學,所以上課之余,我們還會分頭輔導物理系學生,讓他們課后做大量的習題。


除了課堂教育,學校設備也是教學評估里的重要一項。在深圳市政府和深圳大學的大力支持下,我們重新裝修了所有的實驗室,每一種實驗都買齊四套設備。到最后還缺兩個關鍵儀器,其中一個是價值40多萬元的X光衍射儀。我們可以訂到,但是三個月內賣方運不過來,為此,學校派黃建軍老師直接開車從鴨綠江邊的丹東將它給接回來,僅花了一個多月。


1995年,在深圳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以及全校師生的不斷努力下,深圳大學評估合格。我們教的物理良好,我們的學生考的數學是優秀,經濟學院的學生考的會計也及格了。


 

”后來,國家相關部門輾轉找到了深大,這項高難度的精密復雜系統的“SSF超快過程分幅掃描同時成像記錄儀”的研制工作也隨即落到了我的頭上。”

 

打破國外壟斷 研制SSF


上世紀90年代,我國需要新型高精度超高速攝影機,對要進行的高層次科學實驗作相關測試研究。因為精度高、不能錯判、系統復雜,研發難度極大,這類新型儀器當時只能選擇從國外進口。可由于各種原因,前后兩次簽訂的合同都被對方單方面強行解除。引進這條路是走不通了,隨后國內兩次研制也無果。


后來,國家相關部門輾轉找到了深大,這項高難度的精密復雜系統的SSF超快過程分幅掃描同時成像記錄儀的研制工作也隨即落到了我的頭上。


其實此前我和團隊曾研制成功國家攻關急需的S-150超高速等待式分幅攝影機,并在2006年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這是深圳市第一次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但是,它是單功能的分幅攝影機,只能分幅、不能掃描,在相鄰兩畫幅之間有時間縫隙,存在丟失原理性信息的可能性。SSF超快過程(等待型)分幅掃描同時成像記錄儀則能解決這類原理性信息丟失,得到完整的、準確的爆轟過程的信息。


既然接了這個任務,就一定要做好。由于研制難度大且幾乎無前車之鑒,研究的10年里除去兩年工廠搬遷,我一共花了8年有效的時間才研制出來。前3年我一直在不斷做著各種方案,計算、試驗,一遍遍重復,一次次進步,直到現在我還留著那幾個抽屜的草稿和大量的電子文件。方案出來后,我馬上進行光學設計、機械設計、加工裝調。我堅信要做好一臺設備,從原理到實驗到計算到設計到加工再到裝調,一定要和工人師傅全程在一起。那時我的腿不好,關節老是疼,以至于走路困難。為了不耽誤進程,在醫院緩解了疼痛后,我便又立刻去現場與工人師傅一起討論如何加工和裝調。


在深圳大學、尤其是時任校長章必功的關懷和有力支持下,歷經千辛萬苦,我們終于研發成功。在2012年3月8日的項目鑒定會上,10位院士的蒞臨創下鑒定史上之先例。鑒定委員會認為,SSF超快過程分幅掃描同時成像記錄儀指標先進、性能穩定可靠,是一臺具有原創思想和技術的先進設備,其整體性能指標與國外同類儀器相比,居于國際領先地位。


李景鎮(中間)在爆轟實驗室現場向鑒定委員會的10位院士和5位專家介紹SSF攝影儀性能和關鍵技術。


 

“深圳是一個適宜生長的地方,它有“闖”勁,更有“創”勁,鼓勵著一代代科研人去創造科技奇跡。”

 

“要把深圳光學搞起來”


時至今日,我已來深圳28年了。我見證并參與了深大的崛起,也見證參與了深大光學從零起步,到如今成為廣東省著名專業。深圳和深大給了我一個寬松的科研氛圍,讓我始終能夠與光同行。回首過往,我獲得的成績和榮譽都離不開深圳市政府與深圳大學的鼎力支持,讓我的能量穿梭于一個精彩紛呈的時間世界,從毫秒級、微秒級、納秒級再到原子時間。深圳是一個適宜生長的地方,它有“闖”勁,更有“創”勁,鼓勵著一代代科研人去創造科技奇跡。


深圳市下一輪的發展關鍵還是在基礎研究上,這一塊較為薄弱,要想短期改善也是不容易的。在此我想提出四個建議:第一,重視應用基礎研究。不僅把重點放在高等院校上,還要關注大企業的應用基礎研究,給予相應的政策優惠。深大在李清泉校長的領導下,排名大大靠前,取得了跨越式發展,但還需要一個過程完成更厚實的積累。第二,我們要多做與深圳市產業相關聯的基礎研究國家大工程。第三,要強化、持續發展我市的主導產業——光電子信息產業。第四,優化、落實人才政策,人盡其才。


為了探索飛秒領域超快過程中所發生的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圖景及其變化規律,我把研究的重點轉移到用于基礎研究的原子時間成像。我們已在單次全光原子時間尺度的高分辨成像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繼2018年實現每秒10萬億幅,2020年實現每秒15萬億幅的高空間分辨(30lp/mm)極高速成像,遠超過受測不準原理制約的啁啾編碼高速成像,刷新了世界紀錄,記錄到激光觸發等離子體光柵的演變過程和渦旋光接近光頻的旋轉過程。2018年,我拿到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在荷蘭召開的第32屆國際高速成像和光子學會議上所作的特邀報告,美國學者稱為MOPA-Li的技術,產生很大的國際影響,其高速攝影時空信息量高出美國、日本1~3個數量級。今年,我們OPR網格飛秒成像技術、FIP極高空間分辨率的分幅集成飛秒成像技術的首次實驗接連成功,同時也在分數薛定諤方程中的光孤子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理論成果。


李景鎮(左二)和博士后在研究飛秒實驗

這些年我一直踐行“要把深圳光學搞起來”的自我承諾,未來我還想繼續努力給深圳大學和深圳爭取更大的榮光。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應用激光切割焊接清洗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