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激光制造商情 cici
隨著“智能制造2025”戰略的推進,激光技術在工業生產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激光技術作為一門高新技術,幾乎在各行各業都獲得了重要的應用,并且在航空航天、軌道交通、電子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有著重要發展前景,被專家認為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一代戰略性支撐技術,也一直被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所重視。
華中科技大學激光加工國家工程中心主任 朱曉教授
在前期市場拉動和政策支持下,中國已成為全球炙手可熱的激光制造市場之一。面對機遇,中國在激光制造領域正在進行怎樣的探索?未來激光制造產業發展的方向是什么?“紅光獎”對激光產業發展有什么意義?就此,《激光制造商情》與華中科技大學激光加工國家工程中心主任朱曉進行了獨家對話,或許能給我們激光行業帶來不一樣的啟迪和思考。
《激光制造商情》 :在世界大環境下,中國激光制造領域正在進行怎樣的探索?
朱教授: “勢” 字上面是執行的“執”,下面是“力”,讓我們認識到“要朝著力的方向去執行”,要我們清楚的看到周圍的形勢環境是個什么樣子的,今年來看,主要兩個方面對我們的影響必須關注。
一是疫情。全球的疫情目前來看還會長期存在,這對我們科研、教育、企業有著什么樣的影響,這是我們要思考的。
另一方面是中美貿易戰。現在美國召集盟友一起打壓中國、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這種大的環境、大的形勢值得我們關注,這兩點即是中國要面臨的新形勢,也是我們激光行業面臨的形勢,在這種形勢下,我們要做些什么呢?這就是我們要探索的。
每個企業里的個人在這種形勢下,我們具體要怎么做呢?用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講,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教文化”解決的是人和自然之間的關系,我們現在做的激光也是在解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通過“道”字,我們現在的主要任務是兩點:
第一,在越嚴峻的形勢下,我們越要共生共榮。習主席以非凡的智慧與擔當,提出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體現。同理,在激光行業,我們也要建立激光行業的命運共同體,在這樣一個形勢下,我們通過什么樣的組織結構形式,企業在哪個環節上面怎么發揮自己的特長,建立激光可持續發展的一種友好生態,建立中國、甚至世界激光行業的命運共同體,這是當前激光行業所面臨的一個任務,《激光制造商情》也應該是這個命運共同體里很重要的一部分。
第二,中國道家文化給我們的一個啟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生一,和三生萬物”它是質變,“道生一”給我們的啟示:從無到有,這個就是創造;“三生萬物”也給我們一個啟示,在激光制造行業里,通過多種參數和多種制造手段相結合,去解決我們所面臨的問題;“一生二,二生三”給我們的啟示就是:通過量變的方式做到精益求精,不斷的深入,這個叫創新,兩頭叫創造,中間叫量變,在激光行業里面,我們的“創新、創造、創業”,這三創就是我們面臨的第二大任務。
《激光制造商情》 :請談談您對我國激光行業后期發展的展望和預期。
朱教授:在激光行業,兩大發展方向值得我們關注。
第一,向激光行業上游發展。我們現在做裝備和激光器,裝備和激光器里面有很多器件,向上游發展,就是要引導我們的行業、企業,去攻克一些關鍵核心器件,比如像現在我們做的碟片激光器、聲光器件,這里面所有的器件,我們都必須自己攻克,這個是一個發展方向。
第二,是要挖掘我們應用行業里面的需求,特別是超快激光器,目前超快激光器進入到千瓦時代,超快表面的微納結構制造,后續會有很大的應用空間,那么我們要與應用行業結合在一起,去開拓發展新的應用裝備。
疫情之后,我們中國自身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在新形勢下面怎么更好的發揮自己的特長,這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我們要跟緊國家政策,走好“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去帶領世界真正把激光應用和超快激光應用做好,疫情之后,這兩大任務比較迫切。
《激光制造商情》 :請您談一談“紅光獎”的設立對中國激光發展有什么意義?
朱教授:紅光獎對我們激光行業來說,是一個影響力比較大的一個獎項,我希望通過這個評獎來引導行業健康發展。評獎不是最終目的,在“紅光獎”設置的背后要體現三創:“創造、創新、創業”,我們要側重有創造性的成果,有創新性的產品我們要重點給予關注。
在人才方面,國外回來的也好,自己培養的人才也好,只要有新成果創業我們“紅光獎”就要給予特別的關注,在三創上面體現我們紅光獎的特點,這就是我的建議。(本刊編輯:cici)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