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制造商情》:姚教授,您好!感謝您抽出寶貴時間接受我們的采訪,您是浙江工業大學激光加工技術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多年從事激光相關研究,請談一下您的學術生涯?
姚教授:感謝你的采訪!屈指數來我從事激光加工領域也有25年時間了,從1987年本科畢業后碩士期間開始從事激光加工技術研究,由于本科期間是學習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期間在導師的建議下選了激光表面處理這個研究方向。當時師從黃積榮、周家謹及蘇寶蓉教授,黃老師教授我材料工程方面的知識,周老師和蘇老師則教授我激光加工方面的知識,這樣,就打下了材料與激光兩個領域的知識基礎,這是我從事這個領域研究20多年一直堅持不懈的根本。
要感謝導師對我的悉心教導。為了把激光技術應用于工業實際,周家謹教授曾經帶著我跑了不少企業,當時就用1kW的CO2激光實現了注塑模具的修復,這也為我以后的工程實踐打下了基礎。蘇寶蓉教授更是悉心傳授,我第一次感受了她對激光加工事業的執著,第一次聽她講述用國產化千瓦級橫流CO2激光器進行熱處理和焊接等,我開始感覺到激光加工領域的新奇以及無限的發展潛力,堅定了我對這個領域的信心。1999年蘇寶蓉教授幫助我一手創建了浙江工業大學激光加工技術工程研究中心,以至于退休以后一直成為我團隊最重要的學術指導之一。
今年已經是第十屆激光加工學術會議了,很榮幸也很有紀念意義的是,我參加了咱們學會的第一屆激光加工學術年會,記得當時在北京通縣舉行,那時我還是學生,去宣讀了我的主要研究成果“鋁合金激光表面處理”,后來這篇論文被刊登在《中國激光》1992年第二期上,也代表著該方向早期的研究之一。
隨著研究的深入,發現國內激光技術與國外發達國家的巨大差距,深知走國際合作的路線是必然趨勢。于是,從2004開始,走出國門,在國家留學基金委等支持下,作為訪問學者,先后訪問了美國密歇根大學Jyoti Mazumder教授的激光輔助制造實驗室、劍橋大學William O'Neill博士的光子制造實驗室、烏克蘭國立科技大學Volodymyr S. Kovalenko教授的激光技術實驗室、曼徹斯特大學李琳教授的激光技術實驗室,現在正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的陸永楓教授的激光輔助納米工程實驗室進行為期三個月的訪問,并建立了“劍橋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激光技術聯合研究實驗室”、“烏克蘭國立科技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激光技術聯合研究實驗室”。由于Kovalenko教授的杰出的貢獻,獲得了“中國政府友誼獎”。通過引進消化再創新,我們也獲得了多個國家和地方的國際合作項目支持,通過國際合作,擴寬了研究視野,提高了自身的研究水平。目前,正嘗試著如何引進國外智力,建立有效機制,提高我們的激光技術研究水平。
全文更精彩:
《激光制造商情》:您長期從事激光表面強化與再制造方面的科研工作,是我國激光領域中的權威,相關成果成功實現了產業化。請您談一下您是如何做到的?
《激光制造商情》:最近幾年,中國激光技術飛速發展,但是跟歐美國家的先進技術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這些差距體現在哪些地方?應該采取什么措施去改善?
《激光制造商情》:您在激光表面改性領域獲得了多項國際領先和國際先進的研究成果,獲得了很多獎項,您有何感想?請您闡述一下激光表面改性技術這一新興技術的發展趨勢?
《激光制造商情》:您帶領團隊發明的納米刀具,激光加工技術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這是激光表面改性的典型案例嗎?納米刀具是什么工作原理呢?納米刀具在市場中應用如何?
《激光制造商情》:由于激光特有的優良屬性,且發展迅速,激光技術在工業領域應用越來越廣泛,作為生產單位,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生產的激光技術?
《激光制造商情》:請您談一下激光加工對于材料組織與性能的獨特之處?與傳統加工手段相比,有什么區別,其優勢主要是哪些?
《激光制造商情》:您曾多次主持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請問您對中國民用激光的發展有何建言?國防項目是否可能轉為民用為民用激光注入新活力?
《激光制造商情》:請您結合我國出臺的“十二五”規劃,談談激光行業在未來五年的發展趨勢?
轉載請注明出處。